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止发行驱动新股发行市场更趋成熟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3日 08: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继八菱科技之后,朗玛信息因参与询价机构数量不足被迫中止发行。有评论称,这意味着新股进入“冰川时代”。但中国证券报认为,再次出现新股中止发行,不是市场对新股说“不”,而是对高价发行说“不”。“新股高价发行热”开始降温,昭示市场渐趋成熟,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出现好苗头。

  长期以来,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备受市场各方诟病。2010年-2011年,沪市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7.55倍,远高于沪市已上市公司20.06倍的平均市盈率。同期深市新股价格更高,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达48.53倍,创业板新股更是高达59.49倍。过高的发行定价,使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远超预期,“三高”现象普遍存在。

  高价发行的结果是,发行人“肥”了,中介机构“赚”了,投资者“亏”了。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新上市公司通过IPO募集2716亿元,中介机构中仅投行就赚了131亿元保荐承销费。投资者面对的却是平均27%的破发比例及此后股价的绵绵下跌。在2011年新上市公司中,目前超过三分之二公司的股价还处在发行价之下。

  这样的结果,不仅严重危害股市健康发展,使缺乏经验和风险意识的公众投资者伤痕累累,甚至众多机构投资者深受其害。高价发行严重扭曲市场定价功能,极大地损害了市场配置资金功能的有效性,降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国际成熟市场上,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热时IPO容易发,价格也高;市场冷时就降价发行、推迟发行,新股受冷遇是经常现象。例如,2011年一大批国内公司在香港及境外其他市场上市受阻,其中有金融机构,也有知名的实业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募股和上市成功。

  如何选择合适的时点、合适的价格发行,考验着IPO公司和保荐机构的智慧和能力。

  反观国内IPO市场,不论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发行都“畅通无阻”。除八菱科技、朗玛信息遇到波折外,其他公司均出现认购踊跃局面,而且普遍呈现新股价格比老股价格更高的态势。

  当然,这样的“繁荣”不可持续。频频“破发”让投资者从申购新股的“赚钱效应”中觉醒,开始用脚投票,对高价发行说“不”。

  网上申购平均中签率从2010年的0.88%上升至2011年的2.27%,表明参与新股申购的散户投资者的热情在降低。机构投资者不愿忍受亏钱而去帮忙报价。近期,华宝兴业等基金公司宣布旗下各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还有更多基金公司虽未明确表态,但已减少或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高价发行的态度。

  高价发行及其带来的重大危害性,引起监管者和政府高层的重视。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证监会负责人都指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证监会给发行人6个月的发行窗口,就是希望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投资者心理,灵活安排发行窗口,科学定价,使新股价格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平衡好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中国证券报认为,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与公众投资人觉醒,新股发行市场化将逐渐名至实归。

  

热词:

  • 新股询价
  • 华宝兴业
  • 基金暂停
  • 新股发行价格
  • 破发
  • 发行市盈率
  • 成熟市场
  • 发行定价
  • 新股申购
  • 发行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