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侨报网讯】国家统计局网站18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显示,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据上海《东方早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教授表示,在学界,相对于前几年有大量的劳动力存在,大家都认为人口红利将要消失,但完全消失还要等到几年以后。人口红利消失的前提取决于现有制度是否变化,如对中国的退休制度进行改革,人口红利就能多持续几年。
城镇化与市民化
国家统计局在报告中指出,“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全国人口年度抽样数据还显示,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其中,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达到51.27%,比上年上升1.32个百分点。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教授说,应该注意的是,现在的城镇居民统计中包括一部分农民工。他指出,很多劳动力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理所当然被划分为农村人口,但以后出去到城市打工,根据户籍制度,还是农村人口。但根据居住地原则,已是城镇居民,这在统计上往往反映不出来。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也认为,从城镇居民统计中包括大量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角度而言,城镇化比例有点虚高。不过,任远更愿意用“城市化不彻底”来形容现在的城镇化比例。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则提醒到,人口结构的转变也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是城镇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二是农民进入城市后,城市各方面资源供给包括生活资料、水、电、交通等都会进一步增加压力。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城镇化,还应是市民化。”李实称,市民化需要很多政策的配套,如推进改革户籍制度;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不以他的身份而有所差别;消除收入歧视等等,要做的工作很多。
人口红利还能有几年
有观点认为,劳动力比重下降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中国必须加快制度性改革,以“改革红利”替代行将消失的“人口红利”。
不过,李实18日指出,人口红利取决于劳动力所能赡养的人口的比例。现在的老龄化过程有两个成因:一是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二是出生率本身的下降。由于属于儿童或青少年的人口比例也在降低,劳动力的总量还没有降低。目前,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减少。人口红利可能还会持续几年。
李实指出,针对老龄化的问题,实际上可以适当调整就业政策。中国的退休年龄基本是最低的,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现有的健康条件是能延后退休年龄的。“如果把工作年限再往后推三五年的话,人口红利就有了。”
在李实看来,完全可以采取一个更加灵活的退休制度,比如延迟到65岁甚至延迟到70岁,关键要在退休金的建设上建立一个激励制度,让他去做出选择。
苏海南向早报记者表示,人口红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干活的人要多,同时要有活干。中国现在虽然出现了局部用工荒,但整体上看劳动力仍然供过于求,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去年还能达到9.2%,预计“十二五”期间保持8%增幅的可能性问题不大,今后十年还可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结合这两方面,一是能干活的人多,二是可干的活也不少,因此,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将保持一个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