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 春节将至,保健品市场开始热起来,一些不法经营者趁机混水摸鱼坑骗消费者,相关部门近期收到众多投诉。
1月19日,徐州鼓楼区司法局连续接到法律援助“12348”热线反映,一些老人听信虚假宣传和“培训洗脑”而受骗上当。退休人员覃先生夫妇俩受所谓“美国花旗制药销售科”宣传单吸引,到销售点花600元买了1盒“花旗——氧化氮胶囊”,但商家收据写的却是“芯脉通”。覃先生向专业人士咨询得知该产品既非药品,也非保健品。他想退货,但因消费凭证与实物不符,有关部门也爱莫能助。据了解,该销售点属无证照非法经营。
综合投诉人的反映,不法经营者的手段主要有几种: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品、上门联络感情等欺骗消费者;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让所谓的“专家”现场游说;大肆宣传产品可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目前已发现有的产品批准文号不真实,捏造虚假批号,有的企业名称、通信地址均是伪造。
为此,相关部门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一般长期服用才能见效,“速效”宣传不实。治病应遵医嘱服药或采取治疗措施,不要轻信虚假宣传和培训洗脑。即便选购保健食品也要经医生检查,到正规地点购买,购买时须认准标志和批准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