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股市需让市场归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1日 14: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经济观察报 杨云高/文 围绕股市“十年零涨幅”的纷扰讨论,大略反映了中国股市的基本面,概括了A股十年来的得与失。股市涨跌本是寻常事,尽管三大证券报集体为沪指十年零涨幅喊冤,但事实上中国股市积弊仍深。

  很多人将中国股市之病归结为圈钱,就如很多人将融资列为资本市场的首要职能一样。这种一贯的逻辑忽略了现代金融市场的首要作用不是融资,而是强调实现不可交易资产的可交易性。以后一种逻辑看,“证券化”作为“圈钱”的替代语,是大势所趋。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况低迷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IPO融资,2010年是 4921亿元,2011年是2720元,均傲视全球。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张压低了水位,但不能因市场扩容压低股指而抵制扩容。相反需要澄清的是,扩容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金融风险。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而中国自身的流动性也非常充足,如果不被股市扩容吸纳、分洪,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其他泡沫危机可能更为严重。

  与圈钱逻辑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分红,这貌似对症下药的方案。幸运的是,证监市场的监管层一直力挺分红,早在2008年,证监会就出台了一系列强制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规定上市公司分红须与再融资挂钩,并出台了30%的分配红线。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烧的第一把火,也是分红制度改革。

  但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对这种简单对应的解决方案信以为真。中国股市弊病丛生,莫衷一是,究其病根,在于治理失范,投资回报之低尚在其次。如果不在治理上狠下工夫,而是施以头痛医头式的“圈钱-分红”手术,中国股市仍将难以长期健康发展。这一点也需加以辨别澄清。

  历史也在暗示,给我们智慧。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高位,那轮气势磅礴的牛市是偶然形成的吗?

  如果相信分红能解决问题,就低估了中国股市内在的运行机理。中国股市并未如人所说失效了,失去了经济的晴雨表作用。就像现在的市场低迷,它反映了经济的巨大风险和悲观预期,但更大程度上,它是治理失范的表现。

  这种治理失范,集中表现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缺乏制衡。沸沸扬扬的重庆啤酒“疫苗门”事件,将这一点暴露无遗。

  大成旗下基金早在两年前就投资重庆啤酒,在其后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讲故事,基金炒作,两者配合默契,将股价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大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并如梦方醒似的以股东身份要求罢免重庆啤酒董事长。

  这两个主角都因自己的不负责任而损人不利己。但重要的不在于它们,而在于它们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两大主体——上市公司群体和机构投资者群体。在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高位后,机构投资者群体行为越来越散户化,它们没能如期望那样理性研究、价值投资、促进市场稳定,反而快进快出、助涨助跌,配合上市公司的圈钱游戏进行财富再瓜分,让早先学者吴敬琏口中的“赌场”坐实成巨大的圈钱市、洗钱场。

  机构投资者应当制约上市公司,而不是进行合谋。这是市场长期健康的制度基石。2008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全流通元年,同时牛市也戛然而止,根本原因也在于,投资者制衡上市公司的制度红利基本不复存在。

  我们有必要回顾那段制度制衡的黄金岁月。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拉开了股改序幕。6月,三一重工打响股改第一枪后,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都要面临股改关。从那时开始的三年里,中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两股力量唱戏:非流通股东请客,流通股东赴宴,双方就前者该付多少给后者进行讨价还价。

  尽管事涉各方的切身利益,但总体上没有暴力,大家都认可事先设置的规则,进行投票。2005年9月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囊括了这个规则,主要是“三个2/3”:拟股改公司提出股改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须达到2/3界限,股东大会审议股改议案时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个规则被表述为“分类表决机制”,网络投票让其如虎添翼,轻松化解了中小股东现场表决的障碍。很显然,最后一个2/3的规则是决定性的,它赋予弱者以话语权,使得这场改革演化成多方的博弈,而非异化为一方的强买强卖。

  分类表决机制有效解决了“一股独大”之弊。正是“一股独大”,造成流通股东缺乏话语权,而致公司治理失效、一二级市场背离,并导致中国股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屡禁不绝。“分类表决机制”与“一股独大”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力量,它不但是一种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它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意外”而陌生的气象,彰显了自由、民本。但股改之后,“一股独大”已然还魂,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证券市场是一个生态,包括散户、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监管权力方,他们在这个游戏中的位置是由弱到强。而事实上,监管权力应保持中立,并超越市场各方的利益之上。

  遗憾的是,监管权力有时偏袒“一股独大”,有时又宣布“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出台强制的分红政策,无非是因为制约大股东的投资者力量极度弱小,权力一方的介入与干预。但此中的一臂之助力,又落下行政越位之嫌。

  目前监管层的技术官僚太过注重实用主义,形势迫使他们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但当股改结束后,他们没有将股改形成的优良文化继续下去,而是将精力转向扩容,转向多层次市场建设,以致这些闪亮的文化因子因缺少补给而几近枯死。

  中国证券市场要想恢复良性治理,要想重建并恢复那种制度制衡,就应重启诸如“分类表决机制”之类的改革,充分发挥网络投票的作用,让中小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产重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上发挥主人翁作用,让市场归位。同时,在司法判例上,也应更多支持中小投资者。唯有还权予市场,才能解放监管者自己。

热词:

  • 中国股市
  • 一股独大
  • 有效表决权
  • 沪指
  • 非流通股东
  • 股改
  • 非流通股股东
  • 市场扩容
  • 市场背离
  • 需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