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周俊生:拉动内需的着力点在消费市场之外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10: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国家统计局春节前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虽然仍在上升途中,但增速相比2010年放缓了2.2个百分点。在前两年政府大力推进刺激消费政策的背景之下,内需市场却活跃不起来,这也证明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将经济工作重点确定在拉动内需方面是一项极有针对性的决策,尤其是面对今年外围经济不乐观,大规模投资可行性不大的局面,保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目标的实现,已使振兴消费市场显得越来越急迫。

  国内消费市场不给力,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上,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的GDP尽管保持着强劲增长,并且已经雄踞“全球第二”的宝座,但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贸易来推进,消费则一直处于相对弱势。我国经济过度依赖于投资与外贸,产生了不少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都在不断地推出各种有利于振兴内需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2008年底、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肆虐的紧张时刻,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场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推动经济发展的抓手转移到国内市场来,当时中央一些相关部委推出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和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消费券政策都显示了这方面的努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很有限,与预期的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在未来,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振兴内需对保证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实现这个目标,仍然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其实,不仅振兴内需市场的话题由来已久,关于内需市场之所以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原因,舆论也早已指出,主要就在于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建立起很完善的制度,因此民众难以放手消费。我国普通民众所面对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开支十分庞大,特别是随着这几个关系到民生的基本方面在实行市场化以后,民众必须为自己建立起可靠的财产积累,才能应付将要到来的这些开销的支出。在经济社会中,只要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个人,他们的消费都是理性的,绝大多数人在消费时必须统筹将来的这些支出,当政府未能为民众搭建起可靠的保障体系的时候,民众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为自己建立起必要的保障,在增加收入缺乏可预期目标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压缩目前的消费开支,省下可以省下的钱,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不时之需做好准备。

  很显然,如果无视这个“基本面”,只是停留在出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类微观的临时性政策中,除了诱导民众将未来的积蓄用到即时的消费中之外,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生质量,反而有可能为将来蕴积起现在不可知的社会问题。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切实地为民众建立起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有信心乐观对待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大笔开支,他们才会放心地投入到即时的消费活动。因此,拉动内需的关键,其实在消费市场之外,它有待于加大改革的力度,而这种改革的方向,就是温家宝总理1月21日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反复指出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积累起雄厚的物质基础。但现在来看,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这种社会财富的增加未能由最广大的民众普遍享有。春节前夕,财政部公布的我国2011年财政收支情况表明,我国去年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10万亿元,其中除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因股市行情低迷出现下降外,几乎所有子科目的收入都有大幅上升,其中有的升幅高达三四成。不管这中间有多少特殊原因,在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有效提高,消费市场难以振兴的背景下,政府收入的单兵突进显得十分刺目,也显示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这种改革的方向就是政府要有决心大幅度地让利于民。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也为建立起全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机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现在的关键就是政府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幅度、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如果缺少大踏步的宏观方面的改革和顶层设计,依然停留在出台一些微观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那么不仅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目标难以达到,拉动内需的目标也很难收到具体的实效。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

热词:

  • 拉动内需
  • 消费开支
  • 消费市场
  • 着力点
  • 家电下乡
  • 基本面
  • 汽车下乡
  • 全球第二
  • 改革发展
  • 消费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