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商务部派员赴上海,实地考察十余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大型超市卖场企业。2月7日、8日,新民晚报以整版篇幅,相继刊发“聚焦大型零售企业违规收费乱象”系列报道之一《超市通道费究竟该不该收?》,之二《大品牌控制销售通道封杀竞争对手》。
考虑到通道费深受供应商、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已多年,再虑及去年末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并承诺清理行动从去年12月始,要持续至今年6月才告一段落,人们大体可判商务部大员为何来沪。很可能,前期的清理整顿行动不太顺当。
超市收取通道费造成弊病重重,大体而言,它所造成的危害远比“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要大得多。
通道费的一般属性,类似于收费公路的“买路钱”,一旦泛滥失控,其性质就异化为类似欧盟强行向中美俄等航空运输大国征收“航空碳税”。通道费之始作俑者是法资背景的家乐福。其失控危害事先通常不为管理部门所察,等察觉时为时晚矣。
其隐性危害是,外资可借助通道费收取的“大小有别”,即对大供应商和大品牌少收,对中小供应商和中小品牌超收,最终以“温水煮青蛙方式”排除中小竞争对手,实现对零售通道和商品品牌的双重控制。举个例子,上海大超市中,仅日化用品一项,虽说品牌有几十个之多,但仔细一瞧,都是外资背景的宝洁和联合利华旗下的子品牌。
零售通道和商品品牌一旦被合伙控制,正常竞争对手皆被分批封杀,商品定价权也遭同步控制。如是,“控制方”或通过价格转移成本和费用,或通过数量与质量之实质性下降,来攫取超额利润。对于消费者,则意味着花了更多冤枉钱,却没买到好商品。比方说上海本属国内供应商资源最集中的城市,可上海恰恰是国内商品价格最贵的城市之一,如此价格倒挂,上海零售业通道费全国领先无疑是原因之一。
问题不仅于此,在上海亦不只是上海,超市商品性价比连年下降,百货商店的商品价格高到离谱,“中国制造”零售价格海外比国内便宜,稍作深究可知,均与通道费失控扯得上关系。
失控的通道费还是食品安全的隐性元凶之一。由于绝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过高的通道费不能完全依赖消费者当冤大头来消化,这就逼迫部分供应商玩儿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甚至销售过期食品。公允地说,去年上海“彩色馒头”事件,撇开已入刑之企业主人性之恶,通道费太狠也是“帮凶”之一。
通道费争议国外也有。2001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供应商投诉连锁商向其收取通道费召开听证会。听证报告不但最终否决了供应商投诉,而且强调“通道费是连锁商与供应商之间正常的交易行为”。但美国的例子并不适合中国。别的不言,中国商业法制和商家的自律就与美国无法相比。相反,在通道费受一定行政限制(2006年商务部等五部委已颁行有《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的情形下,此费在国内却早已异化成了大型超市卖场集体寻租的统一借口。
据报道,下个月国内将召开建国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清理整顿通道费肯定是会议的焦点议题之一。但鉴于通道费不仅尾大难掉,背后还涉及对敏感的、模棱两可的、字面含义晦涩的WTO规矩的中外不同理解,对这次长达7个月的清理整顿结果,我们只能抱定谨慎的乐观。(首席评论员 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