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1年证券市场频频飞来的“黑天鹅”,让基金公司彻底明白了三个字——防、救、戒,这三个字也正考验着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资本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产业资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或者掌控力越来越强,市场博弈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也越来越高,不排除有些“黑天鹅”事件是因为产业资本,包括大股东在内的一些行为所引起。当然,随着上市公司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业务本身对应的市场风险等等也在扩大。
“黑天鹅”往往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对于投资者而言,任何不可预知都会实际发生的重大风险。
笔者认为,虽然“黑天鹅”看似无法预知,但基金公司若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便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害。比如全面了解所属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运行态势和竞争格局;比如实地观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进展等。事前投研,基金公司要做得扎实、细致一点,特别是高度重仓投资的股票更是如此。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只有做到有效投研,才能在股票选择或者风控上做到科学、严谨。在遭遇严重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基金应该彻底反省,尤其是年年的实地调研工作,更应追求实效,而非流于表面。
除了实地调研,基金公司的投资要做到合理的资产配置,确定不同资产的配置比例,做好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资产配置策略更加灵活也更持久可靠,能有效帮助基金经理克服贪婪和恐惧,坦然迎接不论从何处飞来的“黑天鹅”。
“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虽然不可预知,但应尽量避免,此谓“防”。
“黑天鹅”飞出来后,基金要第一时间积极应对,此谓“救”。
众所周知,重庆啤酒深陷“疫苗门”后,最大股东大成基金积极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以及操作层面进行一定的约束或提出一些想法,尽量降低或弥补损失以保护持有人利益;及时对股票估值适时调整,对股票仓位作出调整;并与投资者做充分的沟通交流,争取持有人更多的理解信任筹码。
从事后的角度,基金公司反思过失,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此谓“戒”。
去年的“黑天鹅”事件,往往牵涉多家基金,甚至一家公司旗下多只基金身陷其中,具备较大“杀伤力”。基金以往屡试不爽的“抱团取暖”的模式成为一种悲剧。有批评者认为,在价值投资理念下,公募基金更应该注重风控。过分集中的持股策略,反而加大了基金投资的风险。可喜的是,笔者看到了不少基金公司反省后的道歉,其中不乏基金明确表示“在今后的投资操作中适当降低个股投资的集中度,分散个股的非系统风险,进一步优化组合投资”。
笔者注意到,基金公司在目前的治理结构下,股东方面的短视行为给基金经理乃至整个投研团队都带来了较大的投资压力,“搏一把”的心理令基金经理“剑走偏锋”,价值投资理念无法真正被落实。对于基金这种过于激进的投资理念,反省的不仅仅是基金公司,还有基金业制度的研究者、监管者。
“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种经典的哲学思想,基金公司包括其他机构投资者应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