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0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75亿元。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去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率为38.4%。高于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4%(1~11月)的1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8%的13.6个百分点。这个增速是历史上罕见的。
银行业利润暴增首先是经过多年改革,金融体制逐步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合理,竞争力大大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增强,盈利渠道多元化等内生机理造就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金融业的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改革不彻底或者改革滞后无形中造就的暴利。比如,利率市场化机制弊端问题。在银行业的总收入中非利息收入仅占19.3%,也就是说八成多收入来源于利息收入。
利率机制弊端主要表现在:贷款利率可以浮动,也就是半市场化的,而存款利率是完全管制的,没有任何浮动余地。这就造成作为银行资金来源的存款成本被管制机制压得很低,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作为银行收入的贷款利息却可以浮动,不断向高处攀升,大大增加了银行的收入。
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6%,按照基准利率计算利差高达3.06%。而一般银行都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实际利差要大得多。而且附加在贷款上的银行顾问等投行收入、售卖金融理财产品收入等五花八门,银行从一笔贷款得到的收入远远不止净利差收入。这种机制使得银行利润不高都难。
另一大收入来源是中间业务收入。合理的中间业务收入包括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增值理财产品等应该得到的收入,以及银行利用自己遍布全国的网点柜台优势代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产品销售等合理代理收入。但是,许多商业银行却把本就应该为客户提供的一般性结算手段作为中间业务收入的来源,坐享畸高利润,比如,附加在只具备存取款功能的银行借记卡上的收费就五花八门,而且还取消了不收费的存折,使得客户只能选择收费存取款工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行业暴利的承受者主要是两个对象:一是个人客户,二是贷款企业以及个人。作为储蓄者的个人客户,一边被负利率剥夺着财富,一边被银行收取莫名其妙的各项费用;作为贷款企业和个人,一边给银行付着利率浮动后的畸高利息,一边还被收取这样那样的直接和间接五花八门费用。体制造就的中国银行业一边吃贷款人,另一边竟然还吃存款人。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发展。如果金融业从实体经济中吸吮利润过多,实体企业必然失血过多,发展后劲必然越来越弱,最终也将使得银行利润不可持续,还可能酿成企业被银行盘剥过多利润、被高资金成本“逼死”,从而难以归还贷款,酿成金融风险的状况。
为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必须遏制银行业暴利,银行业应该大举让利于实体企业、让利于民。长期措施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攻下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堡垒——存款利率。眼下急需提高存款利率,缩小或者取消负利率,适度降低贷款利率,以缩小存贷利差,遏制银行暴利,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