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从“三不准”到“五分法”的无奈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08: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去年,监管部门关于地方融资平台“三不准”的规定犹在耳畔,如今这三根红线已经变作了“五分法”,这背后既有对过去“一刀切”的纠偏,更多的则是对于巨量平台贷的无可奈何。

  经济增速减缓,楼市调控,信贷紧张,多重因素聚集在一起,将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暴露出来,随着平台贷到期的临近,地方融资平台如阴霾般笼罩在各家银行上空。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严厉措施来应对,“禁止用信贷资金支持不符合要求的新平台和新项目;对于到期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本息不得展期;严禁贷新还旧”,这样的“三不准”是过去一年银监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一贯原则,然而如今风向有所转变。

  今年1月份,银监会就已向各家金融机构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讨论稿),文件中按项目现金流能否100%覆盖,将存量贷款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的按照项目在建进度或展期或续贷,而对于不能100%覆盖者或重组或引入新投资人或强制执行。

  客观来讲,“五分法”要比“三不准”更加科学合理。“三不准”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维稳之举,难免有“一刀切”之嫌,而“五分法”根据贷款项目实际情况分类处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虽然分类之后有可能给套取贷款者以可乘之机,但毕竟是现行条件下的无奈却有效之举。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0468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这9.1万亿平台贷款中,有约35%即3.2万亿的贷款将在未来三年集中到期。这样一个巨量的到期贷款实在将银行压的有些喘不过气,如果还按照过去“三不准”的严格控制,只抽血而不供血,银行反倒推动了平台贷的危机爆发。可以说是即将到期的巨额平台贷倒逼银行作出调整,如同曾经被房地产商绑架一样,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无可奈何的捆绑在了一起。帮助地方融资平台逐步稳健退出,也是在帮助银行自身降低风险。

  乱世用重典,“三不准”体现出了浓重的行政色彩,这种行政色彩一直渗透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银行为规避风险宁愿去“一刀切”,也正是如此很多成长性很好的中小企业被无辜的剔除出授信范围。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行政干预造成的往往是循环恶果,回想四年前,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冲击,地方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大型项目大干快上,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不加区分的给予贷款支持,到后来也便只有用同样不加区分的“三不准”来一刀切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商业银行若要在商业的道路上大而不倒,稳健前行,就必须去行政化,如此才能让无奈不再重演。

  

热词:

  • 三不准
  • 融资平台
  • 五分法
  • 一刀切
  • 银监会
  • 贷款本息
  • 监管部门
  • 巨量
  • 楼市
  • 供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