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央行报告吹风资本项目开放 首次明确时间表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资本管制可能在短期内约束资本流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经济失衡带来的资本流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在日前发布的一篇报告中指出。

  资本管制这道“防火墙”不仅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使中国几乎未受损害,也避免了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更大的不利影响,而央行这篇名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则指出,“近年来,我国资本管制的效率不断下降。”

  近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两大权威媒体的报道使得这篇未在央行官网挂出的报告更具分量。

  资本管制效率下降

  央行报告指出,“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市场之间、国别之间的限制不再严格,绕开管制的渠道越来越多。”据统计,2006年净误差和遗漏项为流出6亿美元,2007年转为流入116亿美元,2010年流出提高到597亿美元,占当年储备资产变化的12.7%,不排除部分资金可能绕过资本管制,流出境外。

  实际上,资本项目管制在隔离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国内巨大存量的民间资本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途径,大量的资金在国内流通环节聚集,造成个别行业的泡沫现象,以及人民币定价的扭曲,因此对放开国内资金境外投资的呼声一直存在。

  近年来政府决策层对此也有所考量,逐步放开资本项下对外投资的限制。外管局在2011年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推向全国,开展进出口核销改革试点。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限制,允许境外投资的前期费用汇出。

  而非官方的途径依然在活跃,央行报告指出,部分资金绕过管制流出境外的主要原因在于,规避管制的金融工具增多,如贸易品和服务价格转移,境外设立公司对倒,境内外货币互换,全球第三方支付网络,在境外买卖国内资产等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国际收支统计方法滞后、统计力量不足,难以对个人跨境金融资产买卖进行全面统计。”

  央行报告认为,资本管制效力不断下降,扩大开放可能是最终选择。

  在针对这篇报告的报道中,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的话称,“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是一项明确任务,因此对资本账户放开的抵制近期在不断减弱。”

  开放步骤仍有争议

  在当前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下,中国政府原则上禁止外国居民或机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以及禁止中国居民或机构投资外国资本市场,其中对QFII和QDII的规模管理属于数量型管制。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为5万美元,对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结汇也实行年度总额管理。

  央行报告认为,资本账户开放的顺序和期限安排是相对而言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成熟一项开放一项。短期安排(1年~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 “走出去”;中期安排 (3年~5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安排(5年~10年),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

  然而,目前学界对资本项目开放的步骤问题仍存争议。“国内的改革放在首位,之后才是资本项目的可开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人民币可兑换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大的方向这一点没有分歧,但对改革的时间表仍有争议。

  央行报告发布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也在一次公开发言中指出,必须坚持金融的对内开放,要优先于对外开放。使扭曲的经济关系得以纠正,建立一个稳健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框架。在一个内部已经充分市场化基础之上,才能对外开放。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的深化、国内金融监管体制与国际接轨等,这些问题必须优先解决,否则资本项目开放将会带来更多套利资本的流动。”张斌指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27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专题文章中再次强调,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防范跨境资金大进大出,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同时也指出,“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意味着需要加快转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方式。”

热词:

  • 资本项目
  • 资本管制
  • 资本流动
  • 资本账户开放
  • 央行货币
  • QDII
  • 报告
  • 防火墙
  • 人民日报
  • 人民币国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