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倩碧粉底液和欧莱雅睫毛膏等产品被曝含有毒物质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13: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加拿大环保组织一份关于“潜藏在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危害”的报告,测试了49个知名品牌的化妆品。报告显示,包括倩碧粉底液和欧莱雅睫毛膏在内的产品含有多种有毒物质。

  国际知名化妆品也有毒?对许多爱美的女士来说,这则消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国内市场上的化妆品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多数禁用物质无法检测

  有报道称,研究人员主要测试了这些化妆品中是否含有砷、镉、铅、汞、铍、镍、硒和铊8种有毒物质。结果发现,除了汞以外,每个测试的化妆品几乎都含有其余的7种有毒物质。其中,倩碧(Clin-ique)的幻真控油粉底液和欧莱雅的睫毛膏“Bare Naturale”含有砷、铍、镉、镍、铅和铊6种有毒物质。

  事实上,这些被曝光含毒的化妆品一直是众多爱美女性追捧的对象。国际明星代言,功能强大的广告攻势,动辄上千元的售价,塑造了它们在女性消费者心中的“高质量”形象。报告引发了部分中国消费者的反感情绪。某营销公司部门经理王女士各种品牌的化妆品都试过,其中包括欧莱雅和倩碧。上述报道让她很惊讶:“现在好多大品牌出问题,简直让顾客无法信任名牌。”在北京一家公司任会计的李小姐则表示:“如果用户感到不适岂不是砸厂家的牌子吗?”

  尽管部分化妆品含毒的公司表示,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均安全合格。不过,从引发的讨论来看,这显然平息不了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担忧。王女士表示,这些只是查出来的,没查出来的肯定还有,其他牌子的也不一定安全,真不知道以后用哪家的才好。

  据了解,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了对化妆品原料以及化妆品最终产品的卫生要求,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化妆品都必须符合该规范。其中规定汞含量不得超过1mg/kg,砷含量不得超过10mg/kg,铅含量不得高于40mg/kg,镍等物质也被列为化妆品禁用组分。不过,在《规范》规定的1200多种禁用物质中,大多数禁用物质无法检测。

  上海香料研究所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检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铅、汞、砷属于常规检测项目,送来的化妆品都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但她也表示,该检测中心“一般只做化妆品成品的检测,原料残留物质的检测不在能力范围内”。

  记者联系的另外几家检测机构则称“可以做原料残留物的检测”,但据了解,这些原料残留物质的含量并没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和程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有关负责人景女士表示,《规范》虽然对化妆品禁用物质作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规定,但我国目前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检测方式,《规范》执行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目前许多化妆品都不可避免地使用化学物质或是不明且不在检测之列的成分。”她说。

  “一些有毒物质是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作为企业来说,根本没法检测。”广州泓美化妆品企业的总经理唐业俊介绍说,正规企业不会恶意添加有毒物质提高化妆品功效,其生产化妆品的原料一般都符合规范的,但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衍生一些有毒物质,这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无法解决也无法避免。

  但无法检测为产品的安全性留下了漏洞。有消费维权组织认为,这说明国家标准存在真空地带,相关标准应该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修整。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化妆品实验室,明确化妆品不良反应以及监测平台,方便消费者将不良反应直接向监测站反映,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成分标注避重就轻

  上述报道指出,每种参与测试的化妆品都含有4种以上令人担忧的有毒物质,但是却没有任何一种被标注在产品的包装上。有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毒物可经由皮肤吸收,是引起健康问题的一大隐忧,轻则会导致头痛,重则可能会导致癌症。

  根据我国《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生产和销售的国产及进口化妆品,均需在包装上真实标注产品配方中的全部成分的名称,否则将被禁止销售。列入化妆品范畴的包括护肤产品、彩妆产品、洗护发产品等。

  然而,记者走访北京大型商超,对化妆品随机查看发现,包括彩妆、护肤品在内“合格上市”的化妆品上都没有对铅、汞等基本化学物质进行标注,尽管这些是国家标准允许少量含有的。许多化妆品在执行该标准时避重就轻,着重宣传产品的无害成分及效果,对产品中到底含有哪些重金属、含量为多少则遮遮掩掩。例如有的化妆品不明确标明真实成分名称,只说“极致水润”、“保湿”等模糊词语。

  有消费者表示,这对于消费者选购来说造成一定困难,因为有些人可能对某种重金属过敏。但也有人认为,购买化妆品主要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至于产品成分,“没有想这么多”。

  有专家称,产品成分标注不全理论上不符合规定,但实际上并不需要过于担忧。日化专家陈海超说,国家规定化妆品必须全成分标示,但企业基本上属于“群体性违法”,大多都未标注。主要原因是化妆品不像食品、药品攸关性命,因此企业也不重视。但他也表示,就算是化妆品标上了成分及含量,消费者也不一定买账,因为消费者看不懂。比如,将“保湿因子”换成“丙二醇”字样,对消费者来说反而更不好理解,有时候还不如用艺术性语言进行宣传来得实际一些。唐业俊表示,标明全成分是好的,但这类产品消费对象的消费心态偏于感性,标注后消费者反而会觉得不安全,对产品销售有障碍,对整个行业成长不利。他表示,标准的有效执行也需要消费者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专家建议,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要合理购买化妆品,一般来说,化妆品的质量与销售渠道有关,超市上架的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而批发市场的则很难说。此外,不要过度听信广告宣传。

热词:

  • 睫毛膏
  • 粉底液
  • 有毒物质
  • 产品的安全性
  • 欧莱雅
  • 模糊词语
  • 产品配方
  • 规范
  • 保湿
  • 丙二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