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食品安全需建立风险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2日 15: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消费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中国消费者的安全诉求与发达国家水平正在迅速对接,但同时,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与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缺失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事实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信息真空”正在越拉越大。应该建立风险交流机制,政府、专家、协会应该多开展互动式的风险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勿再以”风传”误导消费者。此外,建立一个民间的、能专门提供科学知识的交流平台也是公众所期待的。

  日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两会期间公开表示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等的过度炒作,此言一出,立即遭到网民围攻。无独有偶,此前陈君石院士因为“黄曲霉素致癌不必恐慌”、“食品标准是妥协的结果”,“不存在食品安全零风险”等观点受到舆论炮击,而广受网民喜欢的罗云波,也因为“食品安全标准并非越高越好”,受到网民反戈一击。近年来伴随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出,公众情绪的“燃点”越来越低,事件本身成为各种民意的宣泄口,而政府、专家等发出的声音往往变得不动听,甚至因而遭遇“被失语”。这究竟是公众“反应过度”,还是第三方真的“没有良心”?

  “信息真空”放大公众恐慌

  从历史来看,从食品短缺到“不仅吃饱更要吃好”,中国用30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用百年完成的温饱事业,使消费者的安全诉求与发达国家水平迅速对接。但同时,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与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缺失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事实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信息真空”正在越拉越大。于是,一旦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无论是否个别案例,公众的第一反应是泄愤,把企业一棒子打死,追本溯源与解决问题本身反而是次要的。

  在这种情形下,媒体正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实际“引导者”,业内人士将此种现象形容为“矿难”,不是现在问题变多了,而是以前发现了未经及时报道或说现在媒体的发达造成的大规模传播。于是,专家的澄清误读变成了“没良心”、“伪科普”,政府的表态变成了“官员怠责”、“被企业收买”。似乎只要不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就必定是“人民的公敌”。这引发业内人士的担忧,舆论的谴责是“正确的声音”,但还远远不够成为“科学的声音”,引发问题的全部原因、甚至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容易被忽视,我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食品安全。

  以黄曲霉素事件为例。乳品龙头出问题引起的眼球效果远高于黄曲霉素本身,因此来自国家农业部、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等权威机构专家指出的“乳制品中完全不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能做的是如何抓住关键控制点,主动地排除它,使之控制在保护消费者健康的水平上”,被认为是专家转移视线和帮企业推卸责任。恐慌情绪代替了合理评估黄曲霉素的危害,专家们呼吁的反思全国散户养殖模式亦未得到重视。而这种恐慌情绪未得到及时纠正的后果是使公众成为了“惊弓之鸟”。近期,网上再曝与黄曲霉素相关的普洱茶致癌说,某微博博主称普洱茶含有大量的黄曲毒素,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曾被世人追捧的养生普洱茶,一夜间被冠上了“致癌”的称号,再次引发公众的讨论与担忧。“谈到致癌物不谈剂量,都是在耍流氓。”知名营养师顾中一一语道破传言的软肋,“所有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浓度极低,总量不超过20ppb(微克/升),人体因为摄入食物导致癌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事后有记者证实发帖人身份造假,戳破了谣言,但我们仍旧担心,这些没有数据支撑的消息,仍可以反复利用消费者的安全诉求,造成第三次、第四次黄曲霉素恐慌。

  风险交流机制亟需建立

  事实上,政府和专家的立场与消费者是一致的,产生分歧的原因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坦率地说,在许多事件发生时,科技界一直有人在发出科学的声音。如陈君石、刘秀梅、张五九、胡小松教授,在‘苏丹红’、‘啤酒甲醛’、‘水饺致癌’的风波发生时,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理性、科学、令人尊敬的,但比起炒作,科学的声音总是显得微弱,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舆论平台。”来自中国食品科学学会专家的话指出了“信息真空”引发的恶果:风险交流的机制的缺失使社会信息不对称,最后为此买单的往往是发出理性声音的人。

  然而,在当下信息爆炸与自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对称”变成了“信息堆成”,在来自各界的不同声音里,往往比较极端的音量容易受到关注和引发传播,但这些声音,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而我们也发现,专家们慎重的反应会相对慢几拍,这使得靠数据、靠事实、靠标准支撑的声音反而得不到理解和重视,有时甚至造成信息的扭曲。比如,在食品添加剂事件走入公众视野后,大部分消费认为凡是食品添加剂都是毒药,将政府引导的打击非法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理解为抵制所有添加剂。而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是食品工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物质。

  “这给我们做了一个提醒,政府、专家、协会应该多开展互动式的风险交流,”来自食品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应该建立风险交流机制,在一边倒声音出现后,由政府专门部门、人员及专门经费来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勿再以“风传”误导消费者。此外,建立一个民间的、能专门提供科学知识的交流平台也是公众所期待的。

  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强调“零容忍”是正确的,但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让我们在激烈抨击之前先冷静思索一下第三方的观点,给他们的言论一个能够被理解的环境和空间,不再遭遇“被失语”,这是建立风险交流机制的前提条件。我们不仅应该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更应该让老百姓了解清楚和透彻。唯有信息透明了,各方认可了,我们才可能真正实施食品安全标准,真正实现食品安全。

热词:

  • 风险
  • 食品安全问题
  • 致癌
  • 食品科学
  • 黄曲霉素
  • 交流机制
  • 食品添加剂
  • 信息真空
  • 普洱茶
  • 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