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周初国家发改委今年第二次上调油价,对于成品油销售价格市场化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昨日在生意社主办的第五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上,一些专家表示,成品油定价权市场化需要逐步推进,但定价权下放并非油价“退烧”的“特效药”。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两大石油公司是高油价的推手,美国汽油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后比中国还低,但其实不是这样。”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舒朝霞称,虽然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使用的原材料与美国是相同的,但中国的采购价格存在“溢价”。不管从哪个国家采购原油,中国的采购价都要比美国、欧洲高一到两美元。
此外,舒朝霞认为,税收制度差异也是造成中美石油价差的重要原因。“中国汽油的税费占价格的32%,美国只占12%,比中国低三分之二,中国柴油的税费占价格的28%,美国只占13%。这这样一算正好是那个差价。”
目前国际上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要么是市场定价,要么是国家指导。如果国内放开成品油定价机制,油价会不会让消费者更能接受?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这两种做法其实各有利弊。市场定价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国家失去了一项重要调控手段,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无法保护。政府定价则相反,石油供应商要做一些牺牲,企业利润要受到影响。
一些反对市场定价的观点认为,将定价权下放给企业,并不能解决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透明的问题。由于石油企业必然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自主定价只会进一步推高油价。但也有观点认为,定价权下放或许只是开始,油价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市场化,推进成品油市场价格改革仍是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也曾表示,“十二五”时期,要逐步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
“定价权合理下放必须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否则只会让企业受惠,消费者受损。行政垄断既赋予了国有石油企业权利,也要求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市场化需要保障资源所有人权益,形成充分市场竞争,提高效率,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姜鑫民表示。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陈蕊表示,现在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向市场化迈进,有关部门也正在做相关预案。姜鑫民也透露,在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讨论方案中,当国际原油价格在130美元/桶以下的时候,政府有可能向三大公司下放定价权。但这也只是油价彻底市场化的一个过渡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