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你的居所“绿色”了吗?在低碳、节能、环保氛围越来越浓厚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日益引起大家关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北路春江花月小区不仅统一为住户配置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还配套了中水系统,用于冲厕、绿化和冲洗地下车库地面,每栋楼的外墙、顶板均采用高效的保温节能材料。这些细节的改变让绿色建筑的理念实实在在融入日常生活。春江花月小区也被评为2011年度河北省“十佳绿色小区”。
业界人士称,未来五年,绿色建筑将从“启蒙”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河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在提速。
为什么还有建筑“绿”不起来?
对绿色建筑的竞争力还缺乏科学认识
和“十佳绿色小区”一起新鲜出炉的,还有河北省“十佳绿色建筑”。近年来,河北省绿色建筑尤其是建筑节能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一些国家级示范城市、示范项目纷纷落户河北。2011年,河北省开工绿色建筑示范小区40个;2012年,各设区市还将分别建成一个10万平方米规模的绿色小区项目,确保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率100%。
为什么还有很多建筑“绿”不起来?河北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说,仅从“人”的角度分析,绿色建筑发展面临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开发商不愿意尝试绿色建筑,他们往往只考虑绿色建筑带来初期投资的增加,很少顾及未来运营成本的降低;二是相关部门及领导也处于“懵懂状态”,对绿色建筑缺乏真正的理解,认为其很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使用者对绿色建筑缺乏了解。
事实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只比普通建筑造价高5%~10%。我国为绿色建筑制定了三个星级标准:达到一星级只增加成本105元/平方米,达到二星级增加成本200元/平方米。“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完全可以在普通房产项目中推广使用。而且,与普通建筑比,绿色建筑可减少排放40%以上,以绿色建筑为主的城市竞争力也是巨大的。”这位负责人说。
相关专家认为,推广绿色建筑更为紧迫的任务是:让地方政府、开发商、使用者全面、正确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
规模化、高水平应用还有哪些不足?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
1月16日,户外阴冷潮湿,邢台南宫市天地名门小区居民李先生家中的温度达到22摄氏度。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让小区居民感受到冬天里的“春天”。
目前,南宫市已有10个小区、8个公建单位应用了地源热泵技术。南宫市利用地热能已实现供热制冷总面积138万平方米,占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80%以上。
可再生能源是助推绿色建筑发展的直接力量。在河北省,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资源丰富,其中,浅层地热能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每年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静态资源量相当于2.6亿多吨标煤。截至目前,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累计建筑面积达9357.8万平方米。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部分地区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工程监管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与规模化、高水平应用还有较大差距。”河北省住建厅副厅长梁军说,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任重道远,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
业内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在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内,具备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12层以下居住建筑、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中强制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同时出台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引导作用,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设计单位发挥作用。
初步预计,2011年~2013年,河北省新竣工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由2010年的36%提高到38%。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难点在哪?
建立并完善财政支持激励机制,努力解决资金配套问题
和新建建筑相对应,既有建筑如何“披上绿装”是河北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内容。2011年,河北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以下简称“既改”)完成1375.4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既改任务更加繁重,仅2011年~2013年,全省计划改造4426万平方米,占全省具有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42.4%。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北既改工作的瓶颈。据测算,每改造1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大约需要投入资金220元~280元。“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共投入既改资金9.5亿元。但是,一些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因为资金制约,既改工作进展缓慢。
“我们发现,作为省级财政,吉林省2011年下达既改专项补助资金11亿元,山东省是50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1∶1与国家既改奖励资金配套,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我们建议,设立省级‘既改’专项资金,采取1∶1、至少1∶0.5的比例与国家奖励资金配套,以推进全省既改工程尽快成为老百姓的暖心工程。”河北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建议。
资金问题也同样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专家认为,河北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份,应建立并完善财政支持激励机制,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措施,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