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养老床位,应该怎么补(未富先老怎么养?)
本报记者 潘 跃 丁 汀 王伟健
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前提下,我们怎样才能为已经到来的银发浪潮做好准备?政府、社会、家庭究竟还能为老人们提供什么帮助?居家、社区、机构怎样才能共同发力,给老人们支撑起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呢?
补上养老床位的短缺,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需要民营机构加力赶上,也需要老百姓转变观念,在养老形式的选择上,别光盯着少数条件好的公立养老院。
居家养老,服务怎样更深入
北京市丰台区的宋女士家,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家庭”缩影。一家四代8口人中,有5位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宋女士的妈妈和公公婆婆三位都已经年届80。而宋女士和先生也已经年逾60。提起养老问题,宋女士就很发愁:“家里的老人们要是有一天身体不好,不能吃不能动了,那可怎么办?两口子无论是收入还是精力,都难以照顾这么多老人。”
虽然老人多,可是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宋女士却坦言“想都没想过”。宋女士说,去养老院养老,一方面家里的老人不是北京户籍,进不了条件好的公立养老院;而回老家养老院养老,医疗条件不好不说,还会被熟人笑话“有儿有女还进养老院”,自己和孩子们都“丢不起那个人”。
像宋女士家这样的情况在当下并不罕见。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说,有调查显示,即使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好、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也合理,北京有意愿进入养老院的老人也只有20%。如果环境普通,实际上,愿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只有总数的1%左右。因此,我国现在居家养老数量占养老总数95%以上的情况,暂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在这些特点下,居家养老跳出传统“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模式,需要更多的社会和政府帮助。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给予专项补贴。但是,由于受到财政水平的限制,只有部分城市对高龄老人进行了补贴,对失能老人的专项补助和帮扶政策几乎没有。对流动老人的关怀和照顾就更少了。
姜向群认为,对于高龄、失能老人的照料,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加大补贴的力度,扩大补贴的范围,将城市中非户籍的老人也涵盖在内。
此外,对贫困、失能的老人,应该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不同程度的贫困失能老人提供不同数量的帮扶和补贴,免费或微利提供各项养老服务,帮助他们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形式怎样更丰富
在居家养老力所不及的情况下,有的城市开始探索不同形式的社区养老。
江苏省南京82岁的高苏宝老人生活在南京市武学园2号13楼,虽然一个人居住,但家里收拾得整洁干净。高苏宝对记者说:“我年纪大,又无子女,做起家务经常力不从心。政府给我每月购买了30小时的家政服务,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据他介绍,家政服务员一周上门两次,可以帮忙打扫卫生、买菜等。
不仅是南京,北京、天津、杭州、上海等城市都已经开展对社区养老不同程度的探索。其中,江西南昌在社区开办老年食堂;北京对高龄残疾老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的高龄养老助残服务券;在农村,有的地方将独居老人组织起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利用集体闲置房屋,成立互助养老中心,老人们相互结对,互相照顾。
可是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社区养老往往面临政策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老年保健医疗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形式和内容相对有限。
姜向群认为,在城市,不妨从政策上不断完善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提高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为社区养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针对人才短缺,适当给予从事社区工作者优先入学、就职等方面的照顾,给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以免费的上岗培训和职业资质培训,引导人才向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流动,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从税收和信贷上,给有资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机构以适当优惠,允许和鼓励微利和半营利机构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从而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机构养老,是否只能靠补助
机构养老床位数太少,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进入2012年,各地纷纷提高了对机构养老的补助标准。广州市对自有产权的社会福利机构每张新增床位的资助标准从每年1000元提高到3000元。南京市执行新的养老机构补贴标准:床位资助普遍提高了1000元。
城市地区机构养老,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缓解运营压力,降低经营风险。可是在农村地区,没有固定且逐渐增加的财政投入依然是造成养老院床位紧张的主要原因。
对此,有专家认为,缓解养老床位焦虑,不能仅靠政府投入,百姓也应转变观念。应该认识到,即使在发达国家,机构养老也不可能解决大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的机构养老保障也仅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补充形式,应该以照顾中低收入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为主。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建设养老床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在市场层面,政府将创新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养老床位建设。近几年来,补砖头和补人头是十分有效的政策措施。补砖头就是对社会力量投入建设养老床位给予补助,补人头就是对入住民办老龄服务机构的老人给予补助。长期看,后者的效果更好,可以解决现有床位利用不足的矛盾,避免重床位建设、轻床位利用的倾向。
在运行方式上,鼓励社会力量大胆探索。总的发展方向是政府引导,推动老龄服务走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例如,针对新增的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政府将采取向民办老龄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办法;针对中高收入的失能老年人入住民办老龄服务机构采取优惠措施。鼓励老龄服务机构、保险机构、银行、房地产机构采取资本运作的手段,联合开发老龄服务产业,发展老龄服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