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公民发言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上月反弹0.4个百分点。(4月9日新华社报道)
虽然CPI已从2月份的3.2%反弹至3月份的3.6%,但这与百姓实际对物价走高的感受仍有差距。造成CPI反弹的主要因素,是3月份的食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在刚刚过去的3月,粮食、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油脂和水产品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其中蔬菜价格上涨幅度高达20.5%。
从未来分析预测看,进入3月下旬后,蔬菜价格已经出现回落趋势,猪肉价格回落明显。但是,油价大幅度上调对物价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与此相关的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现出轮番上涨趋势。据有关媒体报道,最近,奶粉、食用油、快餐、洗发水等民生用品已经相继涨价。食用油、奶粉行业、日化产品等民生用品频频调涨,会推高未来几月的CPI指数,提高百姓的通胀预期。
从外部因素看,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出的可能非常大。伯南克多次表示,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力度,支持美国经济复苏。一旦美国放水美元,我国基础货币发行将遭受巨大压力,助推通胀的货币因素将重新泛起。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看,它们始终处在高位运行和高位徘徊的状态,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在。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经济增速可能连续5个季度出现下滑。3月份PPI同比下降0.3%,已经创下近28个月的新低,这说明工业企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出现这种经济局面,全社会对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诉求增强。但是,一旦货币信贷微调宽松,虽然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得到支持,但政策调整对物价的助推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此一来,宏观调控政策将再次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物价走势仍将处于高位,通胀的基础性因素并没有根本消除,反通胀之弦仍要绷紧。因此,在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各有侧重。货币政策应对通胀,不能有丝毫放松,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不能贸然下调。也就是说,应对通胀的宏观手段应该重点放在货币政策上,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措施主要应该放在财税政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