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对“滞胀”隐忧不能掉以轻心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6日 14: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据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反弹0.4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的3.5%,达到3.6%;一季度GDP增速则低于市场预计的8.4%,同比增长8.1%,连续五个季度增速回落。

  CPI和GDP数据双双背离市场预期,无疑加大了市场对“滞胀”的担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和政策预调微调的急迫性。

  尽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及一些专家均表示,中国经济既不存在“滞”(停滞)也不存在“胀”(通胀),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适度较快增长,物价基本稳定具有较多有利条件。但是,综合考量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我们对此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此来考量,对于“滞胀”的担忧似乎显得毫无必要。

  不过,如此简单地得出结论是否科学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此前曾表示,当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通货膨胀率超过4%,就会出现“滞胀”。他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警戒线应该定在失业率4%和通货膨胀率4%。

  这种判断并非不无道理。当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之后,随着失业率和新增就业数的增加,倘若伴随通胀的居高不下,势必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小的冲击。

  因此,中国保持一定的GDP增速,并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控制到合适的范围,则显得非常的必要。至于严格意义上的“滞胀”,则更是监管层所不能容许的。

  由于国外经济衰退的拖累,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中国经济可能已进入一个由“高增长、低通胀”向“低增长、高通胀”的轨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其实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这种判断。如果情况继续恶化,这将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可选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庆幸的是,面对稳增长和控通胀的压力,中国经济仍然还有多张牌可以打。比如,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仍然超过预期发展目标,与GDP增速警戒线更是有一定的距离,政策操作的空间仍然较大。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和内需的发展潜力巨大,只要真正落实好各项政策和措施,其所激发的活力足以消解外贸、投资疲弱带来的冲击。更何况,中国可以继续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维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但必须强调的是,要想从根上解决“滞胀”的担忧,唯一的出路仍然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撬动内需市场的增长。因此,如何在综合考虑目前形势的基础上,将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科学地预调和微调,为“稳增长、转方式、控通胀”寻得平衡,则变得至关重要。

  显然,管理层对此早已心如明镜。温家宝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从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等九个方面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要求加强政策储备,预留政策空间,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继下调两次准备金率之后,中国央行本周一开始对农行565家分行采取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此举更可视为加强宏观政策微调细调的信号。但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和火候,不对通胀造成“火上添油”,同样考验监管层宏观调控的艺术和智慧。

  “不要过于担忧,也不要过于乐观”,或许是对目前经济形势的最好判断。当前,各方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坚定发展的信心,做好份内的事情,相信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阮修星)

热词:

  • 滞胀
  • 通胀
  • 通货膨胀率
  • GDP
  • 失业率
  • 宏观经济政策
  • 市场预期
  • CPI
  • 经济增长率
  • 监管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