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银行网点不规范销售隐现 买理财产品最好录音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2日 10: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声在线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买理财产品最好现场录音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巨亏5000多万元?真有这样的故事。

  日前有报道称,一位名叫宋文洲的投资人在渣打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巨亏5300万元。他遂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凭借与银行客户经理的一段电话录音,他最终胜诉并追回损失。

  在个人与银行因为理财产品纠纷而提起的诉讼中,基本上都以银行胜出为主,宋文洲的胜诉可谓少见。记者连日来实地调查发现,长沙多家银行网点都存在不规范销售理财产品的隐患,为保险起见,今后买理财产品时最好现场录音,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调查】

  银行网点不规范销售隐现

  记者在对长沙一些银行进行明察暗访时发现,不少银行理财经理对有的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会直接给出较高的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非常有限。

  比如,记者以客户的身份致电花旗银行长沙分行,一位理财专员向记者推荐了某款理财产品,期限为3个月,5万元起,收益率5.2%,而且承诺“保本保息,完全没有风险”。

  除了外资银行外,中资银行的表现也有待规范。一位长沙市民告诉记者,他曾在芙蓉南路某国有银行网点被忽悠买了一款基金理财产品,直到要取现时才发现自己被套牢了。而他的维权诉求因缺乏录音等有效证据,至今没有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长沙某银行理财经理私下向记者坦言:“如果一年能拉到1000万元理财产品存款,提成基本上能达到50万。个人收入完全与指标任务挂钩,我们无暇考虑客户的风险。”

  【对策】

  读懂合同,最好现场录音

  尽管收益率整体下滑,但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仍层出不穷。而被“忽悠”导致损失惨重的案例亦屡见不鲜。理财产品还能相信吗?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平凡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慎之又慎,将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读懂合同,弄清楚产品是否保本、风险在哪、最坏的情况可能亏损多少等基本问题,其次才是比较收益率,切忌稀里糊涂就被银行理财经理吹嘘的高收益率所诱导。

  他特别提醒投资者:“保留产品宣传单和资料,对于理财师的口头介绍和承诺尽量现场录音,若打起官司,可成为重要证据。”

  经典案例

  个人PK银行获胜,录音成利器

  2008年3月,宋文洲与渣打银行(微博)签订了两份理财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400万元。不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宋文洲再三要求赎回,却被告知不能赎回。随后损失累积至约5300万元,超过本金的80%。次年6月,宋文洲状告渣打银行违约。他历经三年、花费1200万元巨资才打赢这场官司,而制胜的证据竟是一段电话录音——当初,由于宋文洲常在海外,最后双方决定通过电话录音签订合同。最终法院判决渣打银行赔偿宋文洲5321万元。

  互动

  请对银行不规范经营说“不”

  您在银行办理业务是否遭遇过霸王条款?是否有因受误导而掉入陷阱的经历?银行收费有没有做到“明码标价”?目前,湖南银监局联合本报正在对全省主要银行网点进行明察暗访。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84326299反映情况,本报将协同银监部门为您维权。

  

热词:

  • 理财产品
  • 银行网点
  • 基金理财
  • 理财师
  • 忽悠
  • 渣打银行
  • 明码标价
  • 隐现
  • 银行理财
  • 中资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