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南都:央行宜改变货币超发取向 热启动成本过大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达到28.33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超过资产规模分别为3万亿与3.5万亿美元的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成为全球第一。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增长了119%,其中作为重要组成的广义货币(M 2)在同时期也增长了146%,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根据渣打银行的测算,2011年中国新增M 2的规模全球占比达52%,无论在存量或增量上均已居全球首位。

  广义货币(M2)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与政府债券,M 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亦反映潜在的购买力。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当然,货币超发并不一定不好,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M 2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 D P增长也是合理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所言,过去30年中国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通常货币总量的扩张幅度是与实体经济的变化同步的,即顺周期的,而中国的习惯却刚好相反。一般而言,在出现经济滑坡时,别国多以财政刺激为主,货币政策反而愈加谨慎,但中国已对货币超发带来的繁荣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每次为了防止经济减速,祭出的都是货币刺激的法宝,1992-1993年、1998-1999年、2002-2003年用的是这招,2009-2010年甚至时至今日用的都还是这招。这种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必然使M 2的基数快速扩大,且令M 2与G D P之比长期偏高,20年来货币总量膨胀了40倍,2009年以来随着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M 2愈发快速增长。(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在利率、汇率的管制之下,央行极力令资金成本尽可能低廉,以此来推高投资从而拉动经济,保持繁荣的景象。低于真实估值的资金自然谁都想要,于是长期的大投资模式与泡沫式增长令中国经济持续处于过热状态,而这种成本低廉的资金又向政府、国企倾斜,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又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的困境,现时的房地产泡沫、实业空心化、地方融资平台爆破风险,无一不是这种繁荣模式的恶果。而今,货币过度超发的深层弊端逐渐显露,而带来的好处却逐渐减少,最直观的表现是投资回报率的日益降低,即M 2的低效化。2011年末中国M 2约为13.8万亿美元,M 2与GDP之比达到189%,即近2块钱才撬动了1块钱的GDP,而同时,即使是量化宽松后的美国,M 2与G DP之比也仅为64%,也就是说不用7毛钱就能拉动1块钱的GDP。

  以货币超发来维持繁荣的效果大不如前,而此举所带来的高额沉没成本却仍在眼前。过度货币超发的常态化,带来的最显著的沉没成本,正是高通胀的常态化。如果说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量化宽松是全球一起受罪,那么作为非国际货币的人民币过度超发苦的就只有自己,这就意味着,美国向全球输出通胀,而中国制造的通胀只能由自身承担。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两年来CPI从突破3%这条警戒线开始,一直横冲直撞地飙至6.5%。直到这个时候,央行才开始以6次提高存准率与3次加息被动地收紧银根,企图为通胀减压,可去年年底CPI才出现下降趋势,央行已迫不及待地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

  过度的货币超发不仅带来了高通胀,也造成了央行的大而不稳。央行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造成了严重的财务负担。撇开央行与财政共同为银行改革支付的3.6万亿元人民币,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结构也同样令人担忧。存款准备金、央票等付息负债大量提升,2003-2010年底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支付的利息成本,已高达1.08万亿元人民币。再者,截至2011年底,央行外汇资产占比高达83%,即央行基本承担了中国整体经济货币错配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第一都代表最好的,至少M 2供应量的全球第一就不是。过度依赖超发货币来维持经济繁荣,就像频繁使用“热启动”,可解一时之困却损害了经济肌体的健康,总有自食恶果的一日。央行的职能在于进行宏观调控及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能,央行实应在经济转型中尊重货币发行理性,改变货币超发的取向。

热词:

  • 货币政策
  • 货币总量
  • 热启动
  • 货币供应
  • 货币供给
  • 通胀
  • 广义货币
  • 央票
  • 国际货币
  • 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