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申请》称,一方面,由于中担员工流失量大增,且部分债权人情绪持续激动,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而另一方面,公司剩余资金确实已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开支。
《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中担昨日已经正式向北京市金融局提交了《关于停业和进入破产程序的申请》(下称《申请》),目前正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复。
中担内部人士表示,在破产程序启动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如重组条件具备,仍可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破产前,通过破产重整或债务和解等方式进行重组;二是如重组条件不具备或最终无法实现重组,则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重组希望渺茫?
近两个多月以来,“中担事件”的解决进程颇为反复。与广州华鼎担保不同,中担目前还没有任何相关人员被刑拘,业务虽早已停止但公司却一直在运营,其间也一度出现了“重组有望”的迹象。
但由于各方僵持不下,难就具体问题达成一致,中担重组刚刚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便很快陷入了僵局。
上述《申请》称,一方面,由于中担员工流失量大增,且部分债权人情绪持续激动,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而另一方面,公司剩余资金确实已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开支。
除此之外,据《申请》透露,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奕标和总经理刘辉的“失踪”以及现有股东对重组一事反映冷淡,也是迫使中担应急工作小组申请进入破产程序的重要原因。
那么,此次申请进入破产程序是否就意味着中担重组已经宣告失败,中担已经难挽颓势?
对此,中担办公室一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在破产程序启动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如重组条件具备,仍可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破产前,通过破产重整或债务和解等方式进行重组;二是如重组条件不具备或最终无法实现重组,则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但据另一知情人士透露,如今中担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假如进入破产程序,除非有投资商接手且债权人接受减债方案,否则中担破产已无悬念。“再加上现在对于各家银行而言,中担已无任何信誉。除非投资商是国企背景,中担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该人士表示。
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同时满足上述的诸多条件可谓是难上加难,“中担重组”的希望已然渺茫。
上述中担办公室人士表示,“3331”的重组方案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即债权人债务的10%由之前收取的违规利息冲抵,剩下的30%债转股,30%由中担被收购后获得的现金分期偿付,30%由债权人自行承担解决。但即便是这个方案,最低的收购价格也要4亿元人民币。
他告诉记者,目前,中担剩余的清偿能力只有20%~30%。“由于中担资质较好的资产,如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已经被前任高管提前偿付,所以尽快进入破产程序保全剩余资产,也是对债权人的保护。”他说。
“十字路口”的徘徊
破产还是重组,对于“中担事件”的关联各方而言,这显然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似乎也没有任何一方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此前某金融律师就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中担事件”牵连甚广,影响太大,法院是否受理该破产申请,还要与当地政府沟通,“这不同于一般公司申请破产程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担昨日要首先向北京金融局而非法院提交申请。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对于政府而言,如果放弃中担,那么它的数百家小企业客户的存亡和数十家银行的债务将是最可怕的“后遗症”。但如果出手,就意味着以后出现类似的状况,大家都会指望政府“兜底”。
纠结的还有债权人。
一方面,债权人委员会内部分歧严重,一部分人已经彻底放弃,只希望中担赶紧破产,相关人员接受法律的制裁。一部分人则还怀抱着中担重组的希望,因为这样可能损失会少一点。
而另一方面,债权人自己也陷入了两难的局面。“现在贷款要到期了,还,还是不还?”
某中担债权人叶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中担如果破产了,那么企业该还的债也就只有自己‘扛’了。如果重组,那能拿回多少是多少,剩下的也只能自己还了。但迟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观望,不知道究竟要不要还款,要还多少。”
而对于中担普通员工而言,他们也有自己的“辛酸”。
从今年2月“中担事件”曝光后,这家位于北京凯晨世贸中心的担保公司便基本处于半歇业的状态,公司里大部分员工也陆续辞职,或者干脆直接“消失”了。
林伟(化名)是为数不多坚持“留守”到现在的中担员工之一。这段时间以来,除了帮助中担应急工作小组做一些文书方面的工作外,安抚情绪激动的债权人、应对各家银行的“问询”,也成为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这两个月,太难了。”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位80后的小伙子几度哽咽。他眼中的中担,团队氛围好,工资待遇高,也给了很多年轻人“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所以,即便是现在薪酬大幅缩水,公司前途未卜,他还是没有离开。
然而,就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他接到了公司暂停运营并即将申请进入破产程序的通知。
当昨日记者再次联系林伟时,他表示,由于政府主导的国企收购一事迟迟没有明确反馈和进展,他们现在也很困惑,不知道中担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尽管现在情况并不明朗,但林伟表示,他们还是会在家继续“办公”,“最困难的几个月都已经过来了,也不差再等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