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十二五末长三角电信业务年收入超2800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12: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为加快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通信业发展,引领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通信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附件:长江三角洲地区通信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目 录

  前 言 1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2

  (一)行业保持健康平稳增长,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2

  (二)服务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 3

  (三)行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市场竞争格局不断优化 4

  (四)区域合作日益密切,通信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 5

  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6

  (一)长三角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转型升级 6

  (二)长三角地区坚持和谐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 7

  (三)长三角地区坚持率先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引领支撑 7

  (四)长三角地区坚持一体化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协同合作 8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四、主要任务 12

  (一)推进信息网络演进升级,增强基础设施综合实力 12

  (二)培育信息服务新兴业态,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14

  (三)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16

  (四)践行通信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17

  (五)加强通信协同与区域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 18

  (六)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应急能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19

  五、政策保障措施 20

  (一)创新区域协调机制 20

  (二)提升条块结合力度 21

  (三)优化协同发展政策 21

  (四)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22

  (五)深化安全应急保障 22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3

  六、规划实施 24

  附件:名词解释 24

  前 言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长三角地区通信业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服务和信息应用,引领和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长三角地区通信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指导长三角地区通信业未来五年发展、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以下简称“两省一市”),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1.7%。规划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16个城市为核心区,统筹两省一市通信业发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行业保持健康平稳增长,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1.行业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长三角地区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747.7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9.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9.6%,分别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0.4和1个百分点。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7亿户,年均增长7.6%,占全国比重为16.3%,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3亿户(其中:3G用户数达到866.6万户),年均增长14.8%,占全国比重为15.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404.6万户,年均增长23.0%,占全国比重为19.0%。

  2.信息基础设施竞争力全国领先。长三角地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61.4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6.1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55.3万公里,分别为“十五”期末的3.4倍、1.1倍和3.7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1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3941.9万个,分别为“十五”期末的2.4倍和3.4倍。长三角地区人均光缆线路长度、人均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人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1.2倍和1.8倍,是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3倍、1.03倍和1.3倍。

  3.引领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上海市和南京市成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上海市、南京市和杭州市成为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无锡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上海市、南京市和杭州市率先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上海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全面开展各项智慧工程项目,江苏省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浙江省云计算服务平台正式启动。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务、新形态快速发展,各类互联网应用迅速扩展,为推动通信业创新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二)服务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

  1.有力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长三角地区电信业务量快速增长,行业投资规模稳步增加,电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高于全国水平0.2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新兴网络经济蓬勃发展。长三角地区电信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应用平台建设,开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服务应用,推动新兴企业发展集聚,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截止到“十一五”期末,两省一市的省内增值电信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约占全国17.3%。2010年省内增值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233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23.5%。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部分企业的市值排名进入全球前列。

  3.全面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长三角地区电话普及率达到120.1部/百人,分别领先全国和东部地区33和7.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5.4部/百人,分别领先全国和东部地区21和2.6个百分点。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15.4户/百人,分别领先全国和东部地区6和2.2个百分点。已全部实现行政村通宽带、行政村和自然村通电话。“十一五”期间,电信综合资费水平年均降幅为9.8%。

  4.在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出积极贡献。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服务与协同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系列通信保障工作。在抗击雨雪冰冻自然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确保了重要通信的畅通。

  5.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范围从基站、铁塔、杆路,拓展到地铁、高铁、城铁、隧道等重点工程、重要场所,逐步向管道和室内分布系统延伸,有效地减少了重复建设。积极引入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快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老旧设备退网,单位综合能耗明显降低。

  (三)行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市场竞争格局不断优化

  1.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初见成效。增值电信等非话业务快速发展,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非话业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话音业务。2010年长三角地区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

  2.市场竞争格局不断优化。经过新一轮基础电信企业重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全业务竞争格局。3G业务市场竞争更趋均衡,截止到“十一五”期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长三角地区的3G移动电话用户市场份额分别为31.4%、45%和23.6%。

  (四)区域合作日益密切,通信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

  1.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长三角地区通信业建立和完善了联席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建设长三角地区的共享核心基础数据资源库,建成了企业信用和商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在网络维护方面,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协商解决边界漫游等问题。

  2.通信服务一体化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基础电信企业在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开展了长三角地区无线宽带省际漫游、异地一卡双号、商旅卡等业务和异地缴费、充值、查询、补卡等服务。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长三角地区通信业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行业转型升级力度尚需加强。通信业服务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电信企业技术业务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条块结合力度尚需加强。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电信企业三个层面的联系和交流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关沟通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安全保障能力尚需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重要通信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长三角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通信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长三角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转型升级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农业基础良好,是我国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密集区之一,第三产业增幅多年来一直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长三角地区通信业把握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基础,充分契合区域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创新,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态,推动通信业转型升级。

  (二)长三角地区坚持和谐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纯收入均居于全国前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应急通信快速反应能力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坚持和谐发展,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长三角地区通信业更加注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大对农村地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老年人口通信需求的支撑力度,加强对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类信息业务的开发力度,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三)长三角地区坚持率先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引领支撑

  长三角地区较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力地带动了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发展,为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坚持率先发展,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长三角地区通信业率先开展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试验和商业模式创新,率先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向新领域、新环节渗透。

  (四)长三角地区坚持一体化发展,要求通信业更加注重协同合作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并在扩大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系统服务范围、深化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坚持一体化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交通、能源、水利、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要求长三角地区通信业加速整合区域内通信资源,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内通信要素的高速流动和融合互补,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合作实现区域内通信服务一体化。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战略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立足科学发展,着力和谐发展,聚焦率先发展,创新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通信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更加注重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业态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信息服务业;更加注重推进基本通信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长三角地区基本建成智慧城市群,初步实现“网络无处不在,信息普惠全民”,行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区域合作显著增强,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

  1.通信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

  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到“十二五”期末,长三角地区电信业务年收入超过2800亿元,年均增长7.4%,其中基础电信企业电信业务年收入超过2200亿元,年均增长5.1%。“十二五”期间,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50亿元。

  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亿户,普及率超过14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9亿户,普及率超过118 部/百人,其中3G用户数达到8500万户。互联网网民数超过1亿人,普及率超过6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100万户,普及率超过 26户/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28亿户。

  2.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

  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化升级,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实现统筹布局和全面优化,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建成,3G网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LTE商用。

  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明显提升。商务楼宇光纤通达率达到100%,城市住宅光纤入楼率达到90%,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入户率达到80%,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光缆。城市家庭基本具备30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核心区16个城市中心城区家庭基本具备100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家庭基本具备8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基本实现城市无线宽带网络全面覆盖。

  3.先试先行拓展新领域

  实现融合创新发展。率先开展新技术试验、新业务应用和新模式实践,到“十二五”期末,三网融合业务全面展开,IPTV用户、手机电视用户分别达到800万户和4000万户;率先完成基于IPv6的骨干网、城域网网络改造和技术升级,政府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全面支持IPv6,率先向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

  开展先导应用示范。在长三角地区建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开展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若干智能型现代化城市,在发达城市率先建成“智慧城市”,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建成区域性信息港。

  4.通信服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和标准规范,提供跨省市的充值、业务查询、商旅服务、补换卡、长三角套餐等服务。建立健全应急通信联动机制和网络与信息安全联动机制。建立支撑行业发展和电信监管的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工作协同、服务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5.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基本实现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广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与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普遍应用,向商业活动和社会其他领域全面渗透。全面建成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新技术全面应用,到“十二五”期末,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0%。推广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带动其他行业综合能耗明显下降。

  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工程建设、网络维护和信息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

  表1 长三角地区通信业“十二五”主要指标及目标分解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长三角地区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业务

  规模 电信业务收入 亿元 2826 650 1020 1156 其中:基础电信企业电信业务收入 亿元 2246 500 920 826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650 600 1200 850 电话用户数 万户 24000 3800 11300 8900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 万户 19000 2800 9000 7200 其中:3G用户数 万户 8500 1000 3500 4000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万户 4100 700 2000 1400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 万户 12800 2000 5000 5800 互联网网民数 万人 10400 1700 4500 4200 IPTV用户数 万户 800 — — — 手机电视用户数 万户 4000 — — — 普及

  程度 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149 158 144 151 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118 119 114 121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 % 26 29 25 23 互联网网民普及率 % 65 71 60 70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累计新增岗位 万个 30 — —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通信业要牢牢把握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应用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迈向信息社会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信息网络演进升级,增强基础设施综合实力

  加快建设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发展多种模式的光纤宽带接入,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城区光纤到楼入户和农村光纤进乡入村,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统筹推进移动通信发展。统筹2G/3G/WLAN/LTE等网络协调发展,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加大3G网络投资力度,加快网络建设速度,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推进网络在长三角地区全面覆盖, 推进无线局域网在长三角地区热点区域和公共场所覆盖。加快推进LTE商用进程。

  积极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完善网络布局,有序推进互联网优化、改造与升级。积极推进IPv6商用网络部署,加快骨干网、城域网、IDC、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功能和性能,支持重点网络、网站、域名服务器改造。适时开展网络示范和规模商用。

  加快通信枢纽和骨干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综合通信枢纽及长途干线网建设,优化调整覆盖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通信网络结构。综合应用已有的国际陆海光缆系统、路由以及互联网交换中心,大力提升国际、国内、区域通信能力水平。

  专栏1:宽带长三角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加快推进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向行政村延伸,基本实现对政府、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社区中心等公益机构的覆盖。

  在新建城市住宅小区,以FTTH方式实现对居民家庭的宽带网络覆盖。在已建住宅小区,加快实施“光进铜退”的宽带网络改造。实现光纤到商业楼宇、到办公室的宽带网络覆盖。

  参与和推进新APG等海缆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通信系统和传输网络。

  加快3G网络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3G网络的广覆盖,争取覆盖区域内所有市区、乡镇、主要高速公路和风景区、绝大部分农村等。

  推动区域内WLAN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的全面覆盖。 (二)培育信息服务新兴业态,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已有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依托长三角地区自身的产业优势,支持创新型业务率先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信息服务新兴业态。

  培育发展云计算服务。合理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共享共建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推动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转型。积极发展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促进形成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率先利用云计算改造内部信息化流程和IT基础设施。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开展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

  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着力突破传感器、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快推进通信网和传感网络以及物联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物联网在经济运行、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应用示范。

  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支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创新和应用示范,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基础上,以基础电信企业视讯、游戏、阅读等基地建设为依托,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增值电信企业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和服务,助力产业繁荣。

  协调推进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两省一市在三网融合方面先行先试,鼓励探索各种合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市申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探索总结三网融合推进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路径等经验。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大应用资源开发、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

  专栏2:云计算示范工程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建设云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

  开展分布式计算、海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建立云计算联盟、标准和实验室,构建云计算服务产业体系。

  组织云计算服务示范,加快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等重点领域和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专栏3:互联网应用工程

  专栏4:感知长三角工程率先完成基于IPv6的骨干网、城域网网络改造和技术升级,基本建成下一代互联网。

  以长三角地区视讯基地、游戏基地、阅读基地为依托,积极鼓励网络视频、IPTV、绿色网游、数字音乐、电子阅读等新应用新业务发展。协同众多的信息服务企业,发展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和服务,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 以长三角地区为产业核心区,加快推进国家和各省市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

  重点打造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杭州市、宁波市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型现代城市群。

  建设物联网产业化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中心、物联网信息获取网络平台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电力、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专栏5:三网融合推进工程

  (三)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传统通信服务向融合化、多媒体化、集成化信息服务转型,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加强区域、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和监测,进一步发挥通信业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加快临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信息通信技术升级改造,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加快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和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交通枢纽、场站、物流园区和经济园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支持面向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提供集成化的行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支持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就业和社保信息交换平台、社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支撑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综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丰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手段,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交换、共享机制,推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信息资源公益性服务平台。

  (四)践行通信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深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扩大3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光纤到行政村,提高基层政府部门、乡镇企业、公益机构和农民家庭等的宽带接入能力,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

  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构建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和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相关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内容服务。加快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试点,形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推动实现信息无障碍。关爱残障人群和弱势群体,积极探索并推动实施针对残障人群的无障碍通信服务、针对弱势群体的优惠通信服务和针对公益机构的保障性通信服务,推动实现信息通信服务均等化。

  (五)加强通信协同与区域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内通信要素的高速流动和融合互补,强化区域联动协作。建立推进长三角地区通信业一体化的多种形式的协调组织机构,共同研究、协商重大专项工作、重点事件和重要政策举措,保持相关政策和工作有序推进,密切配合,统筹协调。

  促进网络共建共享。建立跨省市的网络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机制,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推进长三角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实现网络发展的协同合作、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

  推进区域协同监管。加强市场准入、行业统计、资源管理、设备入网、技能鉴定等工作的沟通交流。促进两省一市基础电信企业协同推出跨省市统一业务,探索开展业务异地办理、异地查询、申诉异地受理、企业资质许可互认、统一资费等便捷合理的通信服务。

  (六)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应急能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推动实现跨省市协同配合。加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监管和基础资源管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强化责任落实,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落实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加强域名系统安全管理,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可靠能力。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善跨网络、跨行业、跨部门、跨省市的应急通信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密切协同和相互支援。建设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完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加强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建设,实现跨省市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的互通和对接。强化公众通信网络的优先服务能力,提高公众通信网络的抗毁生存能力。

  专栏6: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以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等首批试点城市为依托,重点开展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以及相关合作。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示范企业、园区、工程等建设认定工作,营造有利于推动三网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协调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规划、建设,开展三网融合技术和业务应用创新试验,加快涉及三网融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建设。 完善长三角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的业务能力。

  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基本实现技术手段建设与网络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按照统一部署,建设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控平台,提高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等应对能力。

  实现通信网络运行的信息处理和资源的紧急调度。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立、完善违法和不良信息安全防控体系。五、政策保障措施

  (一)创新区域协调机制

  夯实合作基础。继续推进现有区域通信服务一体化重点项目。针对不同地区在经济实力、通信市场需求能力和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推进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以重点项目为核心,推进新项目建设,夯实现有合作基础。

  完善合作机制。强化两省一市行业主管部门、电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合作沟通机制。研究建立区域通信服务一体化协调小组,完善长三角地区通信服务一体化的区域协调机制。推动建立长三角地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平台服务效率。共同建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通信发展与管理学术论坛,促进长三角地区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

  (二)提升条块结合力度

  加强多方合作。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两省一市政府以及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层面的沟通协调,落实相关合作协议和内容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就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会商,对合作的重要事项进行专题研讨,开展政策研究,推动合作工作顺利进行。

  加大政策支持。建立跨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机制,将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水电配套、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基础网络设施和应用服务设施的支持。在住宅小区、商住楼、办公楼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明确为通信宽带网络建设预留管道、设备间、电力配套等资源,所需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并保证区域内通信企业间平等进入。

  (三)优化协同发展政策

  支持新兴业态发展。积极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产品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开展应用,鼓励电信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业务、创造新模式,支持电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兴领域,推动设立发展专项资金。

  完善产业价值链。推动形成大企业带动,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对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型产业,打破原有地域划分发展模式,探索打造长三角地区完整产业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外部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增值电信企业融资提供支持服务。支持长三角地区创新型、特色化中小增值电信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

  (四)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通信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建设。强化电信资费管理、网间互联互通监管、共建共享管理、垃圾短信治理、增值电信业务拨测、网站备案、网络流量分析等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建设。

  深化通信专项监管。强化区域内电信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深化电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改革,研究建立适应区域新市场环境的电信资费管理办法。建立统一完善的问题协调机制和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惩处机制。强化电信服务质量监管,着力规范和引导电信增值领域的服务行为。加强互联互通管理。加强码号、域名、IP地址等基础资源管理工作,做好区域内电信资源的规范使用和协调发展指导。

  完善监管绩效评估和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统一数据标准,促进监管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探索建立适用于长三角地区电信监管绩效评估和政策评估制度。规范区域内的市场秩序,建立电信市场发展及预警报告机制。

  (五)深化安全应急保障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推动建立两省一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长效联动机制,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调动互联网协会、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强化区域内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防范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继续从市场监管、技术支撑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提高区域应急通信保障协同作战能力。强化区域内应急通信管理机构协调配合,构建应急通信指挥联动机制。完善长三角地区应急通信联合保障预案,整合地区应急通信资源,促进企业间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协同作战,发挥区域整体优势。进一步加强专用通信管理,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确保完成重要通信任务。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人才素质。依托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提高企事业单位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建立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和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交流。探索建立人才工作协调机制,适时开展区域内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经验交流,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增强监管能力建设,培养复合型通信人才。构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六、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政府指导下,由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和电信企业共同实施,组织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调整目标和任务,优化政策保障措施。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词解释整合应急保障力量和资源,组织应急协同演练,不断提高联合指挥和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协同处置能力,组织跨城市演练,打造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解决方案。

  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实施重点通信设施多路由建设和容灾中心建设,建设部署超级基站,逐步建设各类应急系统。

  增加应急通信车的部署,与卫星、微波传输相结合,建设高速率、高带宽、支持高速移动的机动应急通信网络。 英文简称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2G 2nd-Generation 第二代移动通信 3G 3rd-Generation 第三代移动通信 APG Asia Pacific Gateway 亚太海缆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 IDC Internet Data Center 互联网数据中心 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 IPTV 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 互联网协议电视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互联网协议版本6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 Mbps Mega Bit Per Second 兆比特每秒 TD-LTE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技术 TD-SCDMA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无线局域网络

热词:

  • 长三角地区
  • LTE
  • 电信企业
  • 绿色网游
  • 科学发展观
  • 电信业务量
  • 业务应用
  • 电信市场
  • 电信业务收入
  • 业务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