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数据来源 Wind 新华社图片 制表 韩晓东 合成 尹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7%,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0.2和0.4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扩大。
由于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将继续减弱,食品、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分析人士认为,未来CPI涨幅仍有一定回落空间,PPI涨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这为调控政策适度宽松提供了条件。
物价涨幅总体趋稳
对于4月CPI同比涨幅的回落,可以归结为食品价格环比下降和翘尾因素等两方面原因。从环比来看,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9%,直接拉低CPI环比价格0.3个百分点。而其它七大类产品环比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娱乐教育文化、衣着等价格上涨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当月蔬菜价格环比下降5.8%。尽管近期白菜、西红柿的部分蔬菜品种出现反弹,但蔬菜价格总体仍处于季节性回落过程。
对于后期的食品价格走势,专家的意见存在一定分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4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一方面有基数影响,另一方面是食品价格回落的带动。不过4月下旬以来,在猪肉价格回落的同时,蔬菜价格却出现剧烈上涨,而居住类价格也有反弹势头,这些因素可能导致5月物价存在上涨压力。未来物价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如夏粮、秋粮的产量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高华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蔬菜大幅涨价只是暂时现象。5月以来,农业部公布的食品价格环比数据开始回落。预计5月食品价格涨幅与4月大致相当,6月更可能出现较明显下降。
翘尾因素方面,4月对CPI造成了0.1个百分点的负拉动。未来三个月翘尾因素的负拉动还将继续存在,分别达到0.1、0.3和0.5个百分点,这将给CPI同比涨幅的回落带来有利因素。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食品价格的前期异常上涨推动了3月CPI涨幅反弹,随着这些异常因素的消失,CPI涨幅已经重回回落趋势。预计全年CPI预计上涨3%左右,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7月前后将是全年CPI涨幅的低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食品价格的环比回落是4月CPI涨幅收窄的重要原因,预计未来CPI涨幅将继续下行。在年内落实深化资源品价格改革措施的前提下,全年CPI同比可能在3.3%左右,具体运行趋势为前三季度持续下行,第四季度有所上升。
PPI有望触底反弹
PPI方面,4月同比下降0.7%,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
从历史情况看,PPI的负增长将对上、中游行业盈利产生拖累,而对于下游消费品行业产生正面影响。但从总体来,由于上、中游行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PPI涨幅和企业总体盈利情况为正相关关系。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认为,PPI走势与我国工业投资增速波动保持较强一致性。目前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占PPI的比重为70%左右,而生活资料权重为30%左右。在此基础上,我国PPI走势更多反映了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的情况,投资需求的上升必然推高PPI。4月PPI同比涨幅为负,这反映了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尤其是企业盈利压力大。
刘元春认为,4月PPI同比涨幅再度延续负增长,这反映出生产环节的不景气,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去库存阶段,需求不旺。在工业增加值以及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下,PPI处于下行区间,这是我国宏观经济寻底的直接反映。但当月PPI环比涨幅出现了回升,这预示PPI在未来一两个月有望随经济企稳反弹而触底,5月PPI的同比负增幅有望收窄。
从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449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石化、钢铁、化工、电气等行业均出现了利润增幅下降甚至亏损的情况。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未来CPI涨幅掉头大幅上扬的可能性较小。与CPI的走势相比,当前经济增速下滑更值得重视。4月PPI同比下降0.7%,这充分反映出目前国内需求下降,投资放缓的态势。同时,PPI与CPI涨幅走势的“背离”也值得注意,这说明生产领域的价格波动不能有效地传导到消费领域中。
国泰君安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工业企业收入增速是由工业增加值和PPI共同决定的。工业增加值和PPI同比增速的底部预计同时出现在4月,因此4月工业企业收入增速可能继续下滑,但未来随着量价齐升仍具备持续回升的动力。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由于基数效应以及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PPI短期仍将维持负增长情况,但不排除在二季度末出现反弹的可能性。预计全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低点将出现在一季度,未来有望缓慢上升。
调控政策稳中偏松
国家统计局同日还公布了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数据,这些指标的增速回落较明显。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4月出口、进口增速较3月双双回落。在经济增长面临下滑压力的情况下,CPI和PPI涨幅的回落为宏观调控向“稳增长”倾斜创造了条件。
连平认为,数量型工具仍将是央行调控市场的主要政策工具。为配合信贷投放,推动实体经济全年平稳运行,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必要。利率方面,虽然今年“负利率”情况可能消失,但考虑到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存,经济增速不会明显放缓,处在中性水平的基准利率没有大幅下调的必要。同时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已经开始下行,基准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胡迟认为,目前经济下行的幅度较小,基本处于可接受与可控制的范围内,也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宏观政策眼下还不必大动,而主要以预调微调为主。
刘元春认为,目前宏观政策方面已经朝着偏松的方向进行预调微调。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宏观经济有望二季度触底反弹。因此宏观政策不宜扩大调整力度,而应保持微调的节奏。如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改均衡投放为“前松后紧”。汇率方面应适度压低升值幅度,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
高华证券认为,从4月数据来看,政府可能仍会认为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大于通胀率的上行风险,因而保持政策立场的相对宽松。预计未来中国将继续运用一揽子手段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窗口指导等。降低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这应该出现在下半年CPI涨幅更明显下滑之时。(韩晓东 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