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如果时间再向前推三年,估计谁也不敢想象信托产品居然能够被“秒杀”。
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忆往昔”时无不感慨的说,前几年信托认可度不高,合格投资者也很少,公司开发出一个产品销售简直难上加难,但是去年,公司的销售人员光卖产品就忙不过来了。
信托的爆发吸引了各色人物一头扎进了信托营销的市场,不管你懂不懂信托,不管你有没有信托行业的工作经验,只要你能卖得出产品,你就有机会在各式各样的财富中心、第三方施展一番拳脚,这也从客观上助长了“秒杀”这一壮观现象的产生。然而,信托产品并非一般商品,“秒杀”盛况背后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尽到受托人应尽的职责?
信托是一种有较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且本应买者自负。但是这一基本概念在投资者眼里恐怕还没有完全的普及,并且非证券类集合资金信托近几年甚少出现未能按时兑付预期收益率的情况,这难免使投资者盲目放松警惕,从而投资风险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信托产品。这就要求信托公司要确定投资者具有独立的风险识别能力,并对信托产品进行全面的风险揭示,在此前提下才能进行信托产品的销售。但是在目前唯销售额是论的前提下,这种风险揭示可能有意无意的被销售人员淡化。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为信托引入了合格投资者制度,并对合格投资者门槛做出了颇为严苛的规定。但是,信托公司在与银行、第三方的合作中多不能掌握客户的真实资料。“秒杀”背后也多是各机构销售人员争抢信托份额,这不仅为信托公司辨别合格投资者增加困难,并且像“团购”信托等不合规行为也往往在代销过程中发生。
在高端财富管理市场,投资者教育一直是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多家信托公司近年来也提出“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发销售产品”。信托公司直销体系近年来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发生的误导销售的现象已经足够引起业内人士的警惕。信托营销并没有统一的持证上岗制度,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但是这并不妨碍信托公司紧抓管理,加强监督。“秒杀”让我们看到信托公司正加速行驶在行业发展的快车道上,但如果这是从罔顾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出发的话,我们宁愿看到它的发展速度能更谨慎一点,平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