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谁来纠正证券业的漠视监管现象?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7日 1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首个快速清盘案例的出现,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东吴“财富3号”本身的运作是否规范,外人难以置喙,但其最终命运则警示了那些“潜规则”玩家:不要以为这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资产管理行业一直继续玩下去。

  为追求首发规模不惜重金收买渠道、拉拢帮忙资金大量注水,为了比拼规模大量“赎旧买新”……资管行业的种种怪现象,更进一步说,是包括券商、基金等机构在内的证券市场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说,监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严禁基金券商销售理财产品时向客户承诺保底收益。但从“潜规则”中看到,在约定时间内承诺不建仓等变相保底收益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明知故犯,来源于“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熟知行业的人不难发现,尽管市场建设日臻完善,但证券市场某些从业者在市场化竞争的表象之下,对规则的轻蔑、对监管的漠视、对钻空的热衷,依然相当严重。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对市场的伤害。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宽一点,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潜规则”也并非证券行业、甚至资本市场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相反,由于证券市场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原则,其公平公正公开的特色依然占据主流。但不可否认,跑关系、吃回扣、虚增业绩这些毛病……在讲究人情,讲究变通的文化环境里,证券市场也多少沾了点。

  因此,要彻底解决市场的这些痼疾,一方面要寄望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诚信建设、制度监管和文化理念要走在社会前头;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全体社会对契约精神、公平原则等游戏规则的内在追求。

  当然,仔细分析,这些“潜规则”的存在也有一定客观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行制度的完善,大大遏制这种现象,这比任何道德说教都管用。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普遍反映的两大问题,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应对。

  关于销售渠道拥挤,证监会今年以来先后向多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发放牌照,试图让机构逐渐摆脱对银行渠道的过度依赖症;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注意到有关清盘线规定对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制约。在今年5月监管层发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和《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已对有关券商资管产品清盘线的条款予以了删除。

  截至目前,上述管理办法和业务细则尚未正式执行。相信随着制度漏洞相继被清除,证券市场健康的肌体将会对“潜规则”更具抵抗力。

热词:

  • 潜规则
  • 理财产品
  • 基金券商
  • 券商资产
  • 证券业
  • 监管层
  • 证券市场
  • 监管机构
  • 首发规模
  • 证券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