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A股市场2012年“下半场”之后依然跌跌不休,不少机构由此前的过度乐观转入过度悲观。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信息也放大了投资者的悲观情绪,这也成为近期市场持续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展望下半年以及明年年初的股市内外部形势,我们认为,投资者不必太过悲观。
多因素共振导致弱势
A股本周再度上演“黑色星期一”的走势,这主要缘于多个因素的共振。
首先,宏观基本面继续释放出负面信息。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指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跌破8%。
在上市公司层面,随着半年报业绩的陆续披露,一些上市公司业绩远远低于预期,这也成为导致市场重心下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过,截至本周一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两市已经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695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占发布信息公司的比例为56%,预喜公司比重高过预警公司。然而,疲弱的市场通常对利多麻木,而对利空敏感。当消息面一旦与预期有差距时,股价多以下跌作为回应。
此外,短期资金面的紧张也成为股市的下行的另一个诱因。央行公开市场数据显示,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的货币净投放量为-400亿元,相对于前两个交易周的2250亿元与1970亿元,呈现出猛烈收缩的局面。而与此同时,新股发行与上市节奏不见放缓,这些都加重了股指的下行压力。
经济复苏主导市场走向
从中期来看,A股市场的运行日益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已处于波谷区域,虽难言已经探明底部,但至少已为期不远。
首先,从库存波动形成的“基钦周期”来看,2002年以来的10年时间,该项指标经历了三个波峰与波谷周期,以库存波谷出现的绝对低点计算,前两个周期的长度分别为48个月、39个月。2009年8月见到第3个绝对低点,如果以该时间作为新周期的起点,则至2012年8月,时间跨度刚好为36个月。如果我们认定这一周期规律依旧将起作用,则可以判断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筑底途中,底部的到来已经为时不晚。
在政策调控层面,央行今年年初开始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而结束了两年多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6月份以来,央行更是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降息。此外,各项稳增长的财政与产业政策也已于年初开始启动。
尽管中国经济未来5至10年的增速将由“超高”阶段步入“次高”阶段。但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所以,长期而言,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信心。
政策红利值得关注
当前来看,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将对股市产生直接作用。从经济增速下滑与CPI快速回落的趋势来看,货币政策放松的趋势是明确的。由于6月份央行两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我们预计7月可能再有一次降准。
在影响A股市场运行的外围环境方面,美欧发达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具体到今年下半年,在不确定之中我们也能够找到一些“确定性”。首先,美国经济目前弱复苏趋势仍在延续,奥巴马面临连任竞选的压力决定了“稳中求进”的政策选择将是大概率事件。这种稳定当然也包括国际原油价格的稳定。
欧洲形势相对更复杂一些,但一系列的分析显示,由于欧盟各国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承担欧元解体带来的严重负面冲击,这也决定了欧盟成员国在政治博弈中更注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