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央行昨日连续第三周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同时询量7天逆回购、28天与91天正回购。分析人士称,鉴于当前的资金面状况,正回购仍可能是询而不发,但逆回购规模值得关注。根据目前的情况综合分析,7月或难见降准。
“央行已经连续三周进行了正回购询量,正回购能否成行值得注意。同时,7天期逆回购利率是否继续上涨,也需要重点关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偏低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资金利率的攀升。现在市场资金价格的定价基本是参考逆回购利率,因为该数据显示央行调节货币市场的方向和态度。
7月19日,央行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规模由周二的200亿元增至800亿元,中标利率3.35%,较上周二上涨5个基点,但仍比市场低20多个基点。
央行此前已连续两周询量正回购,但并未展开相关操作。正回购询而不发,被业界理解为是央行通过询量来摸底商业银行的真实流动性状况,为后续政策工具的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昨日,中国银行间基准回购利率大致持稳,基准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收报3.57%,较上周五收盘微降1个基点;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21个基点至3.35%。同日,隔夜回购定盘利率大涨20个基点至3.33,Shibor隔夜利率也上涨20.04个基点至3.3275,2周和1月利率分别上涨10.5和22.71个基点已接近“4”的整数关口。这个市场动向说明,当前的资金状况仍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
分析人士称,经过连续两次正逆回购同时询量,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状况想必已摸底,在当前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央行随时都有可能使用降准的手段来补充市场流动性,为稳增长提供资金动力。
但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预期高涨的降准在7月份很难达到“沸点”,这或许表明央行目前仍倾向以逆回购方式来平滑银行间的资金需求,并不希望采取类似降准这样的方式,而将流动性推向过于宽松的局面。
统计显示,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资金达1000亿元,而可用于对冲的到期央票仅10亿元,加上周三还将面临例行缴存,银行机构月末资金考核等均给资金面造成不小压力。由于逆回购到期的影响,央行已是连续两周被动的实现资金净回笼,共计1000亿元。
此外,今日财政部将进行500亿元国库现金招标,可适当补充市场流动性,同时招标情况也可反映出机构对后续资金走势的心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