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黄峻专栏

黄峻:“金融风暴”阴影笼罩下的国内经济

发布时间: 2013年09月09日 11: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专栏介绍

黄峻

黄峻

专栏作家

央视网经济台专栏作家。中国房地产专业学者,致力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经济研究。

原标题:

  近期经济方面的舆论,有一个相当热的话题:金融风暴是否会重袭亚洲。

  刚刚过去的8月,经济领域最引入注目的事件是几个东南亚国家的股市大跌和货币贬值、美联储计划逐步退出QE3。两个事件其实背后共同点:现在,美联储态度已经明朗,计划要逐步退出QE3。那么,因此会不会造成热钱大规模退出东南亚从而引发新一轮亚洲金融风暴?

  资本市场与汇率持续走低,引发对于“亚洲金融风暴”的恐慌

  亚洲股市,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下跌。MSCI(亚太指数)在8月下旬连跌四天,触及一个月内最低水平。其中尤其以作为东南亚地区头号经济体的印尼最明显,在过去的3个月里,印尼的股指下跌幅度超过20%。

  同时,亚洲外汇市场上也哀鸿遍野。仅8月22日印尼盾对美元暴跌3%,跌至了四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印度卢比兑美元暴跌1.6%,汇率创40年最低。

  而印度卢比自年初以来的贬值幅度已经达到9.6%,印尼盾的贬值幅度也达3.5%。

  其实,这些金融现象,核心原因是:印尼、印度、泰国等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它们基本的产业结构差不多,经济发展阶段相似,那么,往往不约而同地面临着快速增长之后的经济增长疲弱、通胀高企和国际收支赤字的困境。

  由于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央行都准备逐步撤回前些年往世界经济注入的大量现金,陆续停止近年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那么,如此的180度变化,将会使在近年全球金融相对稳定性打破。

  在2013年初开始,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回到欧美,这点趋势与1997年不无相似之处。因此,经济界不少报告提醒:亚洲金融危机暗涌之势。

  其实,这次的市场反应出来的担忧都是表象。回头看事实,造成东南亚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2007至2008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出现次贷危机,然后欧洲数国也相继爆发危机,由此引发各国不得不推出历史以来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挽救各自的本国经济。这些从发达经济体涌现的“热钱”,加上大量规避风险从发达经济体外流的投资性资金,必然流入相对安全的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普遍明显得益于这些廉价的量化宽松货币,尤其是东南亚的国家,不断创下全球经济低迷而它们经济增长的奇迹。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利好一面之外,在同时,也为新兴经济体埋下了信贷超额增长的祸根,形成泡沫经济。

  其实,手法老练的国际大型投资资金,已在过去十多年的新兴市场“经济神话”中赚得盆满钵盈,恰逢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疲软,而部分投资者对发达国家复苏的势头看好,所以,资金转向也符合金融市场“资本逐利”的运作规律。

  法兴银行研报认为,近期将有1000亿美元资金从美国、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流入欧洲,而且这个趋势还会越来越明显。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不过,跟1997年时候完全不同的是:无论东南亚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经历了16年的快速增长,同时它们的经济架构与金融秩序也相应发展起来,已经非那个“不堪一击”的时代可以比拟。例如,亚洲债市已经不再完全依靠短期美元信贷,长期和本币借债大幅增加。亚洲新兴经济体央行也能为稳定金融体系提供比以往更有力的缓冲,大规模信贷危机爆发的几率已经远远低于1997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年代。

  大多数新兴经济体都具有足够的金融缓冲应对资金重新流回至发达国家,所以近日的资本市场对国际资本外流的恐惧似乎有些反应过度,也跟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有关。

  这点中国资本市场更是明显,近年的证券业野蛮生长跟相应管理法规、市场信息公开制度等的滞后更是“相映成趣”,导致出现美国股市已经新高,中国这厢还在“地板”,也闹出巴菲特1.6港元每股投资中石油而中国老百姓跟风48元的“国际性投资悲剧”。

  当然,在美国缩减QE3的早期阶段(这是必然的,迟早问题)可能会遭遇资产净流出。但除印尼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存在经常账户盈余和高额外汇储备,资金外流在新兴经济体总体看来似乎仍然是可控范围内。

  另一方面,即使在资金出现极端外流的情景下,美国经济复苏也会带来新兴经济体货币相对美元的走软,这有利于改善低迷的出口形势,从而为它们摆脱长期被动升值创造有利环境。

  而事实上,三季度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仍然不错。

  汇丰中国8月PMI预览值公布为50.1,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让市场松了一口气。此外的中国7月份宏观数据也令人鼓舞,经济活动强劲反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6月份同比增长8.9%)。同时CPI同比通胀率保持在温和的2.7%,信贷规模持续稳健趋紧。

  日本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大力改革等措施,这些措施存在很大风险,不过如果实施得力、取得成效,将给亚洲整体经济带来利好。

  因此,当下美国的QE3退出,并不必然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1997年那样量级的危机,会否出现危机或者危机爆发的程度,主要看内因。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也不是所有亚洲经济体都出现了危机(比如中国和新加坡受到的冲击就相对较小),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经济与金融制度落后、证券业发展不规范才是重中之重的原因。

  大规模危机基本不可能,但是中国经济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虽然今时今日中国出现大规模金融危机的概率极其微弱,但与此同时我仍然提醒:中国目前现在所处的经济形势不能掉以轻心,局部危机还是会大概率出现。

  国内经济近年长期依靠投资和信贷来推动,才得以高速发展。现在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定局,那么大量国内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必然导致数量巨大的企业需要破产,银行与社会债务必然需要重组。这个经济结构调整,将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股市、金融产品野蛮生长过快、过狠。国内投资市场不成熟,投资渠道小,而真正能赚钱的行业很多都是国企央企垄断,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积累的民间资本,容易被引导到风险非常巨大的股市与金融市场。最严重是,国内银行也参与其中,往往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方法,“硬销”、“黑销”、“捆绑销售”很多“理财产品”、“基金”给老百姓,而对于近年一路牛市的房地产,仍然“闭门造车”地认为属于“高风险贷款”。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基金,实质上相对于同期社会平均收益率是亏损,但是仍然可以不断发行,而且还要2%的管理费,各个利益体仍然肆无忌惮地向老百姓推销。

  (3)虽然中国的外债水平非常低,但是外资进入中国的热钱却非常庞大。贸易顺差中有很多实际是热钱,而且每年外汇占款中无法解释的部分也不少。这些外汇占款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货币供应泛滥。

  过去几个月外汇占款的明显减少也是“钱荒”的一部分原因。

  (4)近几年持续人民币缓慢持续的升值,加上国内的银行业垄断、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社会实质利率过高,也造成大量外国资本以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套利。其实缓慢持续的货币升值远远比一次性市场化升值带来的负面效果多很多,虽然一次性“疼”得不轻。

  (5)国内税负仍然是太高。今年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负,其实开了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好头,但是由于过去的宏观调控,将房地产业的税负调整到“历史最高”,无论是开发还是转让、出租,都是非常不合理的高税负。

  这些高税负,最终全部转嫁到这个社会生产上,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市场分化,资本避险意识增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悄然开始,相对与朱镕基时代,这次改革会以金融业、服务业、文化卫生产业为主。

  而改革,必然导致市场分化,带来经济发展很多不同过去的变化。

  近期“大妈买金”、“抢购美元欧元”、“土地价格高速上涨”、“房地产市场价量齐升”,其实都是意味着社会资本对于这次改革带来的冲击还没有能看清,所以民间资本规避风险,从而涌入风险较少的领域。

  (本文论述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黄峻 金融风暴 的新闻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