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92

往期回顾

法院受理乔丹侵权案 本土创新更待何时?

“乔丹”之争意义非凡 本土体育品牌亟须创新

    3月1日,北京法院受理了美国乔丹诉讼中国乔丹的名义侵权案。本土体育品牌受到国际明星姓名权侵权起诉尚属首例,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硝烟滚滚中,我们应如何回归理性看待此事?本期公司调查与你共同关注乔丹侵权案最新进展。 [详细]

最新进展

乔丹告“乔丹”一案已得到法院受理

    美职篮球星乔丹状告乔丹体育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迈克尔•乔丹法律顾问的发言人刚刚对中国网络电视台表示,2012年3月1日,法院已受理迈克尔•乔丹对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的诉讼。但是具体是哪一家法院受理此案,该发言人称暂不便透露。

    就在2月29日《证券日报》消息称,北京地方法院未受理此案,原因是乔丹在中国没有唯一指定性。

    而消息人士透露,此诉讼可能会转至上海地方法院进行,迈克尔•乔丹法律顾问的发言人对这一消息未予置评。

    迈克尔•乔丹本人则表示:“我认为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应当受到保护、不应被误导,他们应该对其购买的商品具有清楚的知情权。”他将采取这一行动旨在保护他的姓名权和品牌。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不同法院根据自己对法条的理解不同,会出现在一地不受理而在另一地受理的情况。 [详细]

记者追踪

作为我国本土体育品牌,这场官司纠葛对乔丹体育来说意味着什么?

本土体育品牌正进入调整期

    那么,国外明星起诉我国本土体育品牌,是否意味着我国本土体育品牌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如果乔丹中国规模过小不足以引起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注意”,张庆表示,这个案例对于中国体育民族品牌来说意义非凡,同时,唤起本土体育品牌对于商标和姓名权的法律意识。

    张庆认为,未来三五年将是一个本土体育品牌大浪淘沙调整的过程,我国本土体育品牌相应品牌集中度在未来将不断加强。

[查看全文]

是自主创新的时候了

    行业是产业的一环,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待一个行业的发展或许更令人信服。

    我国本土体育品牌存在三大顽疾:口号提得多,承诺兑现少;赞助广告行为多,跟消费者深度沟通互动体验少;渠道开拓积极,终端零售体验设计少,尤其是消费者忠诚度的培养,顾客关系管理方面较落后。

    造成以上顽疾的原因,是由于国内体育产业缺乏上进和创新。“许多体育品牌把体育完全当成生意来做,主要从生意的角度看问题,忽视了为消费者创造精神价值的思维角度”。

[查看全文]

走出国门为时尚早

    当CNTV记者提及我国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和安踏的商标权在某发展中国家被抢注的现象,张庆表示,站在商业的角度看并不奇怪。“business is business (生意就是生意)”,如果自身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对市场不重视、不专业便会给投机者留下空隙。但反过来,合法经营又会刺激企业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有时候不能完全由情感来代替游戏规则”。

    张庆表示,现在还不是本土体育品牌急于走出国门的时候。中国市场大,潜力大,把本国市场做好并不容易。一个国家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品牌能够行销全球,也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同时,本土体育品牌要走向国际在一定程度上还需依托综合国力和软实力。

[查看全文]

    3月1日,北京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次跨国名人姓名侵权案,这给了乔丹体育乃至其它本土运动品牌一次警示。面对市场变局,国产运动品牌需要由以前的单纯靠品牌宣传拉动转向拳头产品推动,对庞大的产品线进行聚焦,集中精力做好某种品类、某个类型甚至某一产品,形成与其他品牌的明显区分,用自己的王牌产品在市场上说话。

    说到底,只有品质优秀、特色鲜明的产品,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体验与深刻的印象,这才是品牌长盛不衰的根本。

事件背景

    北京时间23日凌晨,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通过美通社宣布,已经向中国法院起诉中国运动服和鞋类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乔丹体育)涉嫌侵犯其姓名权,乔丹表示对“乔丹体育”甚至侵犯其孩子的名字,深感失望,并表示起诉“这并不是钱的问题”。 [详细]

乔丹vs乔丹体育
1.在乔丹状告乔丹体育事件中,你支持哪一方?
A、支持美国球星迈克尔·乔丹
B、支持中国乔丹体育
C、路过,打酱油

媒眼

本土运动品牌 靠什么和国外品牌PK

    部分本土运动品牌遭遇“成长的烦恼”,不仅是李宁公司,其他一些知名运动品牌也遭遇了类似的发展瓶颈,销售放缓、利润缩水、成本上升、过时产品积压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等等。另外,产品严重同质化、低端产品相对过剩、高端市场久攻不下也是摆在本土运动品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日报

钱体育:乔丹斗乔丹

    借鸡下蛋的做法,在中国体育营销市场不是没有先例,比如361度就曾经名叫“别克”。可是当品牌真正走出地域局限,有志于朝向全国性甚至更广泛区域发展时,就必须放弃投机取巧。当安踏、李宁、特步、361度、匹克们,在品牌建设和个性塑造过程中投入巨大成本,通过各种广告、赞助、宣传、市场活动等来疏通渠道和提高知名度时,借用“乔丹”这个名字,也许能节省掉很多市场营销的品牌经营成本,但是长久下来,尤其当经营者不再仅仅追求短期利益时,“品牌原罪”终将爆发。

—金融时报

理性看待飞人乔丹状告中国乔丹体育

    众所周知,“乔丹”品牌自2000年起,便在中国进行注册与经营,其间,中国乔丹体育经过一定的积累,品牌的成长有目共睹,并且在过去的几年间,其多次支持过在国际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该公司还于2010-2011年在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赛场投放场边广告。而作为目前NBA球队的老板,乔老爷子不可能在这么长时间里对此品牌存在不了解,又为何在乔丹体育IPO过会之际,才提起所谓的姓名权保护,这难免让人质疑其真实目的。

—汉网

微博热议 更多

版权声明

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请注明出处。
记者:仲昭举 李德尚玉 责任编辑:李德尚玉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线索,请发送至以下
邮 箱:jingji@cntv.cn
官方微博:http://t.cntv.cn/jingji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