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增长质量-通胀 >

生产成本推高对企业运行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9日 14: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国内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我国生产加工企业普遍面对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却难以实现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自去年以来,一些行业出现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出厂价格的趋势。受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工业生产成本持续推高,而出厂价格难以同步上涨,企业利润下降趋势明显,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两头受挤”的困难和压力。

  当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和困难究竟有多大?相关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又是如何?

  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前不久,山东省委政研室、山东省物价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该省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对山东省内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济宁、聊城、菏泽等8市的纺织、家电、食品加工、化工、轮胎、供热供电6个行业44家工业企业组织了调查,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中共山东省委政研室、山东省物价局联合调研组成员陈充、魏学武、匡敏、李卫东联合执笔,完成了该调研报告。现将该报告编辑刊登,以飨读者。

  “两头受挤”中的企业生存现状

  “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出厂价格的趋势没有改变。总体情况是,下游产品企业困难多于上游产品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困难多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企业困难多于非出口企业,中小企业困难多于大企业,微小企业困难多于中小企业。”

  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生产加工企业进高出低。今年1~7月份,山东省工业生产者价格延续了上年上涨的态势,其中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1%,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5%,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由2010年的2.1个百分点扩大到2.96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42.4%,原油上涨33%,成品油上涨30.4%,煤炭上涨11.7%,大豆上涨30.2%,铜上涨28.1%,铝上涨25.1%。

  受工业品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压力难以向终端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步传导,上下游价格增长不同幅,形成产品价格进高出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的“两头受挤”现象。

  调查显示,受本轮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供热供电等公用事业企业,以及充分竞争的中低端最终消费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热电企业亏损面扩大。山东全省发电行业在去年亏损54.2亿元的基础上,仅今年前2个月就又亏损18.2亿元。目前,企业每度电亏损8.4分,2011年全年预计亏损3.5亿元。在供热方面,企业供热总成本达65元/吉焦,而供热价格执行价为40元/吉焦,供热亏损额逐年扩大。

  由于主要原材料天然胶大幅涨价,山东省60%以上轮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此次抽样调查的6家轮胎企业天然胶的购进价格平均上涨141%,产成品轮胎价格平均上涨19%,前者高出后者122个百分点。受上游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省化工行业原料购进价格上涨7.1%,主营产品成本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受棉价大涨的示范效应和化纤原料成本的双重推动,此次调查的9家纺织企业今年以来亏损额均出现大幅度增长。招远市针织厂有限公司近两年每年仅棉花价格上涨就增支超亿元。

  在接受调查的9家食品加工企业中,有花生油、肉禽加工等5家企业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出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涨幅2%~24%,而面粉、果汁等4家企业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涨幅2%~30%。

  家电行业的利润也在被摊薄。如青岛某家电公司每台冰柜利润2009年为320元,2010年为266元,今年前两个月降为225元,成本利润率由2009年的36.87%、2010年的28.27%、降至19.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商业零售价格之间不匹配,商业企业也存在进高出低。1~7月份,山东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5%,同期CPI同比上涨4.9%,前者比后者高2.4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烟酒和能源价格后,山东全省CPI同比上涨1.9%,远低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5.45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同样造成商业零售企业价格进高出低、“两头受挤”的困境,这也表明山东省消费需求不足,工业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还比较明显,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使外贸出口企业压力增大。自去年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达6.7%。汇率变动加剧了山东省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主要以短单、小单为主,不敢接大单、长单,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出口竞争力。以技术壁垒和美国特保案为代表的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前两个月,山东省出口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7起,涉案企业224家,案值金额2.55亿美元。日本大地震预计使山东省对日外派劳务下降15%。同时,中东、北非地区持续的政局动荡,给山东省海外市场也带来影响。预计利比亚动荡将影响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和外派劳务各下降3%左右。据统计,6月份全省出口同比仅增长8.6%,比去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步到位带来成本构成新变化。据统计,山东省的企业社保、环保、信用、劳动合同等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所形成的新涨价因素,推动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3.9%和1.1%,成本推动型压力持续释放。

  一方面,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企业工资、养老、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等逐年上调,用工成本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企业用于环保的支出大幅增加。如华能白杨河电厂脱硫设备投资8460万元,设备折旧及脱硫材料使每度电增加成本1.61分,高于目前执行的1.5分/度的脱硫电价;此外,落实机组脱硝、关井保泉等新的环保要求,每年又增加成本近4000万元。

  此外,部分企业税负较重。以今年第一季为例,山东省税收收入675.4亿元,增长29.8%,远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11%的增速。潍坊大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比2009年上交税金增长131%,而同比主营产品销量只增长40%。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比2009年上交税金增长26%,同比主营产品销量增长11.5%,前者高出后者14.5个百分点。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紧迫问题。今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对轻工纺织服装行业、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区别对待政策,信贷进一步收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攀升,融资难度增加。山东省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1200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0%。大约有75%的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部分企业被迫转向民间高息借贷。由于资金链紧张、流动资金不足、无力投入研发创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融资难以及融资成本加大成为影响当前工业运行的突出矛盾之一。

  “两头受挤”下的企业发展新趋势

  “当前生产加工企业‘两头受挤’情况是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效果开始显现的真实反映,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在多重压力和倒逼机制下,山东省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生产价格持续推高,加快了企业分化。从调查看,成本上涨对各类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商业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可以较好地转移成本压力,而以拼价格、拼资源、拼环境为主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贴牌生产企业以及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如纺织、服装、鞋帽、水泥等,由于定价能力不足、成本多重叠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

  在当前的形势下,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已经出现关停现象,一些多为初级产品的行业如纺织业明显出现衰退。未来摆在这类企业面前的有三条出路,一是迁出至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发展;二是在竞争中被淘汰;三是转型升级。

  此外,公用事业类企业也面临许多矛盾,特别是政府管价的公用事业企业,如供电、供热所需原料煤价格已经完全实行市场调节,但供电、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由于煤价持续上涨,而对电、热价格调整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价格与成本倒挂,亏损巨大。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势必影响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高成本生产时代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能源资源价格持续涨升,环境保护日益严格,都发出明确的信号,高成本生产时代已经到来,低工资、低成本、低档次的发展老路难以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成本生产时代已经到来。

  从发展阶段看,山东省已经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至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征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趋势,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低价格竞争的发展阶段已经基本过去。只有准确把握高成本时代带来的倒逼机遇,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融入科学发展轨道,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先机。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为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机遇。当前,以后危机时期的产业复苏和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新一轮的以大规模协作、开放、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这一轮产业转移同上一轮不同的是,上一轮产业转移主要以环境容量、资源供给、要素价格为依托,新一轮产业转移主要以市场体系、人才素质、产业基础为依托,这将成为企业的重大机遇。

  调查发现,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与日本国隔海相望,日本大地震及其震后重建,山东省有望迎来扩大对日供应、承接其海外转移产能和技术新机遇。可以说,抢抓日本制造业外迁、日企海外布局加快的契机,引导在山东的日资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吸引其高新技术企业来山东落户,以及扩大日本震后重建所带来的出口贸易,将成为山东省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重大机遇。

  以综合视角解企业“两头受挤”困境

  “解决企业‘两头受挤’困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施策,把价格调控与多种经济手段协调配套,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与控物价的关系,妥善化解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以实际行动支持企业迎战困难局面。在宏观层面上,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主要任务。目前国外输入型、成本推动型以及食品结构型上涨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正逐步释放并传导到居民消费,进一步放大了通胀预期。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重要商品价格监管,整肃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不合理涨价。

  在价格管理上,建立完善“一金、一储、两头保”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是一个可行的路径。“一金”就是整合现有农业补贴资金和储备资金,切实发挥补贴资金平抑物价、稳定企业、保障民生的作用。“一储”即完善粮、油、肉等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两头保”即实行农产品价格安全带制度,价格过高时,利用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补贴城镇困难群众,保障城镇群众生活不受影响,物价过低时运用调节基金补贴农民,保障农民生活不降低。

  同时,需要注意目前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向通货膨胀转变。着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节能降耗;进一步整顿流通环节,推进“农超对接”,降低流通成本;规范涉及民生和发展环境的收费项目,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缓解通胀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三是注重防范输入型通胀。密切关注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变化,适当加大对进口量大的产品国际投资,必要时启动战略储备机制。

  在政策考量上,应当考虑解决应当将减负减税作为重要内容,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实施利于缓解成本上涨压力、促进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

  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资源类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气、水价形成机制,适时合理疏导价格矛盾,保证公平竞争。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缓解企业“用工难”。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和国际高水平展览,支持中小企业以行业整体组团参加国内外综合性或专业性的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减轻企业组团参展的负担费用。切实解决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的利益机制问题。积极改善企业用工条件。在目前社保尚未全国联网、社保资金不能跨区域流转的情况下,允许分步到位,对外来员工可先实施大病保险和工作保险。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政府公共财政应给员工养老保险提供一定额度的补偿。研究制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激励政策,对吸纳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财政应实行就业岗位补贴,切实改变企业对社会就业贡献越大与自身负担越重的不合理状况。

  链接?如何理性看待成本推高下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劳动力成本。当前,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升10%~20%左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调查看,反映比较强烈的主要是以前劳动关系管理不规范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劳资关系比较健康的企业反映并不强烈,并基本上能在内部通过挖潜、创新来消化。

  关键词二:人才。当前,比劳动力成本上升更为重要的是,人才紧缺与人才流失矛盾并存,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普遍缺乏高素质产业工人,高层次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又留不住,这些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关键词三:转产。受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转移转产的新动向。由于在这类企业就业的基本上是外来流动人员,产业转移到哪里劳动力就跟到哪里,因此这类企业转移转产并不会影响当地的就业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四:隐形冠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培育隐形冠军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隐形冠军是指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却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中小企业,生产某一系列甚至某一方面的零部件和配套产品,做得深,做得精,做得新,在所在领域做得最好,做到极致,成为隐形冠军,在本国乃至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有关调查,在德国10多万家中型企业中,有8%以上属于隐形冠军,其产品创新远远领先于同行,正是许多隐形冠军凝聚在一起,支撑起西门子、宝马、奔驰等世界知名的“德国制造”。对山东省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几千家中小企业生产同质产品、企业分工合作松散、空间集聚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提级演变为有若干家几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十几家亿元左右的核心配套企业、上百家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的企业集群更有意义,更富有竞争力,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