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直击G20首尔峰会 >

《财经国家周刊》:G20财长会议前后的中国牌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9日 17: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若想让经贸、金融格局纷繁交错的世界真正迎来曙光,各国需要在落实金融监管、强化财政整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贸易自由化等领域精诚合作

  文/驻华盛顿记者 蒋旭峰

  对于如何用智慧和诚意来妥善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纠纷,美国在长期观念构建方面需要深省

  相比于10月初未能在汇率等焦点问题上达成实质性突破的IMF和世行秋季年会,在若干“引爆点”上增进了共识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庆州会议,给入秋的北半球增添了几丝暖意,对即将召开的G20首尔峰会也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不过,在庆州会议后,身处华府的《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美国媒体的反应及与当地专家的沟通中体会到,若想让经贸、金融格局纷繁交错的世界真正迎来曙光,各国需要在落实金融监管、强化财政整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贸易自由化等领域精诚合作,而美国等国家弃单边思维、增共赢意识对于推进国际经贸、金融格局的良性改革也尤显关键。

  “再平衡”之策药不对症

  继近一两个月来在汇率等问题上屡屡制造紧张气氛后,美国在庆州会议上以世界经济“再平衡”为说辞,力图在经常项目平衡上协调各国立场,其焦点又汇聚到让贸易顺差大国和新兴市场在汇率问题上让步。不过,美国财长盖特纳的部分表态则遭致美国一些知名媒体和经济学家的批评。

  庆州会议仅隔一天,10月25日的《华尔街日报》就刊登了一篇火药味呛人的社论,枪口对准的是盖财长。该文指出,盖特纳在庆州会议期间把注意力放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上可谓是“药不对路”,美国当局采取的弱势美元和强调要贸易顺差国降低顺差的所谓“再平衡”政策无益于全球增长,也不会赢得其他国家的政策合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做了一番统计,盖特纳在庆州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964个英文单词的发言中,竟然用了9个“平衡”和“不平衡”的字眼。尽管如此,德国经济部长吕德勒在庆州会议上还是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在间接操纵汇率。

  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科克伦10月26日在《华尔街日报》刊文批评美国“空降”的“再平衡”强权逻辑。“从什么时候开始,逆差这种外部不平衡开始需要调整了呢?美国19世纪对外融资修建铁路,欧洲二战后重建向美国借钱,这些难道也算‘不平衡’吗?”

  《华尔街日报》25日的“檄文”直言:“全球经济的真正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没有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复苏做出多大贡献。美国财长盖特纳在本次财长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贸易顺差国降低经常项目顺差的做法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本末倒置。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推动美国国内的增长,以便创造更多就业和吸引更多投资。”

  “美国官员应当明白,过分关注贸易逆差和顺差问题将会适得其反;盖特纳不愿承认这样的事实是不愿批评美国政府失当的经济政策,因此他宁可去责备快速增长的中国、韩国、德国等其他国家;但是,使美元贬值,以便从其他国家‘偷走’出口,并不会赢得更多的政策合作。”该文说。

  忠言逆耳利于行。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说,美国民众早晚有一天会明白,美国企业家要比美国政客的判断更准确、也更聪明。

  肖耿认为,中国经济和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形成了近代以来最显著的落差,自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面对的是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失业率较高,经济增长疲软甚至下滑。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一直以数倍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向前发展,失业率不高,物价水平处在上升通道。

  “这种反差会使外部压力成为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一种常态,并突出表现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主要是因为西方发达经济体受其政治制度的限制,任期短、选举频繁、常常会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回应选民的短期利益诉求,从而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特别对中国,提出‘缺乏合理性’的要求。”肖耿说。

  汇率交锋考验博弈智慧

  无论是在波多马克河畔的IMF和世行秋季年会,还是在韩国千年古城召开的庆州会议上,各国财经要员在进行会晤磋商时,都离不开“汇率”这个惹眼而棘手的议题。

  如果留意的话,你会发现盖特纳在庆州会议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发言时并未指责中国,而是在发言中两次用看似褒奖的口气提及中国——“世界的均衡发展需要传统上有大量顺差的国家减少出口依存度,转向更强劲的国内需求拉动;这需要相应的政策调整,就像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那样”;“那些汇率大幅低估的国家承诺将向市场导向型、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政策靠拢,就像中国现在所做的那样。”

  这两个提法是否有“拔高”中国并试图强加责任的潜台词还值得细究。毕竟,就在一个多月前的9月16日,在美国国会就所谓《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举行的听证会上,盖特纳厉声称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不够快;在10月上旬召开的IMF和世行秋季年会期间,盖财长在华府的“夜宴”上,曾让日本、加拿大、法国等传统盟友“合围”人民币汇率。盖财长褒奖中国是在暗示下半年延期发布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不会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还是又一“诈胡”或“捧杀”手法?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告诉记者,美国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本国经济上,只有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和世界经济进一步回暖后,一些国家才有提高币值弹性的更大空间,否则它们也无法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和民众利益。

  对于庆州会议上汇率这个讨论的焦点问题,韩国财长尹增铉认为,如果各国争相让本币贬值,暂时会提高出口的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导致贸易对象国的经济萎缩,贸易保护措施增加,从而使全球贸易规模萎缩,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庆州会议的《联合公报》指出,发达国家需警惕汇率过度、无序波动,从而帮助新兴经济体更好地防范热钱流入问题。但在世界经济现实的经纬格局中,由于美元在全球的特殊地位,美国央行的国内货币政策效果势必会“走出国门”。在相当程度上,国际汇率波动和热钱问题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按市场人士预计的那样,美联储近期再度开闸放水,那么势必会殃及池鱼。

  然而,美联储的高官则对“池鱼”的忧患置若罔闻。美联储重量级成员、纽约联储主席威廉·杜德利10月25日在康乃尔大学演讲时说,美元并非美国央行要关注的目标,如果美联储管好创造充分就业和保持价格稳定两项任务的话,“美元自己就会管好自己的。”

  由于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再加上美国国内超低利率和储蓄率攀高共同作用形成的“流动性陷阱”,美国中小企业投资依旧谨慎,美联储“直升机”抛洒出的流动性出于资本逐利性的需求,“肯定管不好自己”,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有意无意地会起到促使美元贬值拉动美国出口、大量套利美元流向新兴市场和稀释美国债务的效果。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汇率争端的乱局,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并有可能催生海外新的资产泡沫。”斯蒂格利茨说。

  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方案,从而拉动国内投资和消费,而非增加新的流动性,否则新增的流动性也不会有效地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会流入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

  还有观察人士表示,美国等国家有可能会运用IMF改革等筹码,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汇率改革等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其中的纵横博弈也考验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智慧。

  贸易保护主义背后的“饭碗之争”

  除了“平衡”、“汇率”等高频词之外,盖特纳在庆州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他在发言中两次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反对只顾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近几个月来美国对华剑拔弩张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派,让人不禁会掂量一下这种“信誓”是否“旦旦”。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10月的前半个月中,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和相关案件就多达24起,其中12日至15日4天内就多达9起,包括七项以知识产权诉讼为核心的337调查和一项以单方面行动为特征的301调查,显示出对华贸易纠纷正朝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在美国财政部推迟公布半年期《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的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将对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是否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展开301调查。

  国际金融协会总裁查尔斯·达雷华一语道破,不论是贸易战、汇率战还是货币战,归根结底还是“饭碗之争”;美国一些政客言行不一的做法正是以短视、狭隘的本国利益出发的典型例子。

  美国一方面在超宽松货币政策下有意无意贬值本币谋取出口优势,另一方面则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施加升值压力以减少贸易顺差。斯蒂格利茨在他的新书《自由落体:美国、自由市场和下滑的世界经济》中警告说,当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时候,一些国家往往只从自身利益考虑,但是当前,全球通过协调步调来共同制定复苏战略显得尤为关键。

  入秋的华盛顿小雨时常有之,但是滂沱大雨只有两次。一次是在9月30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所谓《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后的那夜,另一次就是在10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认为从中国和墨西哥进口的无缝精炼铜管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的那夜。老天似乎在这两夜睡得都不踏实。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在无缝精炼铜管一案的终裁也颇有些戏剧性。原定于11月8日做出的终裁提前了两周,选择了在10月底公布,观察人士认为这“一前一后”其实大有不同,因为一个是在11月2日中期选举之前,一个是在中期选举后,美国政客和利益团体怎会在大选前浪费这颗宝贵的“子弹”呢?这也是中期选举前政客打“中国牌”的又一例证。

  中国需要冷静

  对于如何用智慧和诚意来妥善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纠纷,美国在长期观念构建方面需要深省。

  科克伦10月26日的文章可以给美国政府提供一些启示。他指出,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主,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因为美元的贬值在缩水,美国政府至少要给中国以鲜花和巧克力,或是写上一张感谢卡。

  科克伦说,盖财长竟然还认为中国政府伤害了美国利益,他的观念中是有一种凯恩斯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奇怪综合物在起作用。“这种观念认为,美国的消费者寅吃卯粮地支撑着世界经济,别的国家理所应当就应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来换美国开出的支票。”

  曾担任美国负责国际事务的前助理财政部长的达雷华说,世界对中国采取果断、有效的经济刺激方案都欠着一份大人情,“若非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近一年半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目前的情形还要更加糟糕。”

  科克伦引述德国经济部长吕德勒的话批评盖特纳的这种观念是要“让全球经济按着美国设定的规划走”,然而规划设定者必须要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尽管别国的一些政客一会将中国捧上天,一会给中国轮番“大棒”,背后不变的都是出于其国内利益团体的考量。从近期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案高发、汇率改革压力增大、美国经济复苏难度不小等迹象来看,美国一些政客有可能还会施展说一套、做一套之能事;此外,庆州会议上的一个共识是各国应逐渐向市场导向型、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政策靠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贸易顺差大国而言,这一趋势将使得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压力逐渐增大。

  不过,这也让中国在致力于发展好自己的经济、过好自己的日子、听到别国越来越多奉承话或是恶语相向的同时,不得不多几分清醒,另外也使中国去思考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一极”之后,该如何更好地在国际格局中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