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十年 变-中国入世十周年 >

梅新育:入世十年,谁是赢家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30日 14: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半月谈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入世将届十年,无论是对中国本身还是贸易伙伴,此举的收益和冲击都已得到了足够充分的展示。就总体而言,入世十年以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走上了双赢之路。

  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对外经贸赢得了更可预见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中国对外经贸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皆然,尤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规模加速扩张表现抢眼。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出口从2660.98亿美元上升至15777.89亿美元,增长493%,年均增长21.9%。2000年至2008年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12%,中国出口年均增长24.4%,是世界出口平均增幅的两倍多。

  更大规模的出口,更高的出口增速,意味着出口部门为中国国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中国产业赢得了更大的规模效益和更多的高成长机遇,因此有更大的概率铸造非价格竞争优势,超越曾经不得不高度依赖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之类“优势”。

  同时,也正是受入世后中国外向型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推动,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猛增。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70.92亿美元,比上年(22.39亿美元)猛增217%;而根据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4年~2008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近三年增长更可观,中国已经跃居新兴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对外贸易绝对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其他各国和地区,其结果是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排名不断提升。1980年,中国出口总值排名全球第26位,1990年列第15位,入世前夕2001年排名第6位,2007年上升至第2位,2009年以来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贸易规模大幅度扩张,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排名不断提升,将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循序渐进赢得更大谈判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赢得更大谈判能力,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有能力超越此前被动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动确立更加公平合理、更符合我们期望的贸易规则,进而加快改善中国在国际经贸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称中国仅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此说并不完全错误,但多少失之偏颇,因为虽说“大”不等于“强”,但可持续的“强”只能以“大”为基础。

  对外开放步入崭新阶段

  为了给整个对外经贸赢得更可预见的发展环境,我们曾不得不接受带有不平等色彩的入世条款,准许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方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12年内可对中国特定产品实施过渡性保障机制,令不少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颇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提升、谈判能力增强,这样的条款已不可能重现。相反,我们可以推动建立新的、更公平合理的规则,逐步矫正、替代原有的不平等条款。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持续优化,表现为出口额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在工业制品出口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占比显著提高;进口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则不断提升,工业制品占比则不断下降。

  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入世前的2000年,中国出口中初级产品占10.2%,工业制品占89.8%;2010年,中国出口中初级产品占比下降到5.2%,工业制品占比提高到94.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额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从33.1%提高到49.5%,占比提高16.4个百分点。

  毋庸讳言,中国对外经贸现状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国内增值率较低、环境污染、出口企业劳工权益存在问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解决。但无论如何,中国外经贸已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只能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和提升之路,不应也不能推倒重来。

  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入世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无需否认,经济开放度提高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足够警惕。但我们也要看到,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规模和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成倍扩大增强,不再仅是外部冲击的被动接受者,而日益成为强有力的主动调控者,我们要保持警惕,但不等于草木皆兵。更重要的,如果说原来我们建设开放经济的重心是我方扩大对外开放,那么现在我们越来越需要向我们的贸易伙伴提出开放商品、投资市场乃至人员流动的要求了。

  进口剧增拉动全球经济

  在出口贸易空前扩张的同时,中国进口规模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进口增速同样领先世界。2000年至2008年间,世界进口年均增长12%,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巴西、印度年均增速分别为7%、12%、6%、21%、14%、14%(2005年至2009年数据),中国进口年均增速则高达22.4%。2009年,世界进口萎缩24%,中国进口只下降了11.2%。2010年,中国进口增幅更高达38.7%。

  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是世界头号出口大国,而且跃居世界第二进口大国。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增幅……这一切为中国创造了旺盛的进口需求,而持续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又确保了中国的进口支付能力,从而使中国得以凭借强大进口能力带动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从东南亚各国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安哥拉、苏丹,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从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中受益。

  早在入世前的1997年~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就发挥了东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中,中国强大的进口需求又带动多个国家和地区较快走出了萧条,以至于德国这样的欧洲经济火车头,2009年下半年以来奇迹般的经济复苏也被不少舆论称作是“中国制造”的。

  中国早已结束了迫于外汇缺口压力而不得不“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年代,转而追求进出口贸易均衡增长,中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资源持续推进工业化,中国也愿意通过进口方式让贸易伙伴赢得机会、分享繁荣;我们希望其他国家投桃报李,对中国人员、商品和资本给予更公正的待遇。

  尽管存在争议,但中立客观的观察家都不会否认贸易伙伴受惠于对华贸易发展的事实;即使在发起对华贸易争端最早、最多、最激烈的美国,其贸易主管部门多年来也承认这一点。我们毋须讳言与贸易伙伴之间存在某些利益摩擦,要不然中国也不至于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一直“蝉联”各成员方反倾销最大目标国,从2006年起又连年成为反补贴调查最大受害国。

  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希望各贸易伙伴能着眼于更长远的利益,更客观地评估对华经贸的利害得失,与中国共同努力为国际经贸发展开创更可预见的发展环境,更加互惠互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梅新育 《半月谈》2011年第16期)

热词:

  • 1980年
  • 优势
  • 贸易伙伴
  • 半月谈
  • 2009年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 增速
  • 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