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问计达沃斯 >

中国经济减速之辩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9日 23: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引言:“中国减速”的这个话题,可能是当下中国经济生活中最热门,但是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话题,之所以说它争议最大的原因是,这个话题就连是否存在都是时下的一个巨大争议。

   文/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

    一、 中国经济是在软着陆嘛

    2011年春节之后,中国经济一直处于调整态势中,让人看不清的是,它的调整趋势非常平缓,尤其是从GDP、PMI等宏观经济数据上看,根本看不出有“超调”迹象,而且8月的PMI还出现0.2%的微幅反弹。于是很多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而且已经触底回升。而我却要提醒:中国经济正在由主动减速演变为被动减速,由平缓减速演变为“断崖式”的减速,滞涨已经不是未来的风险,而是今天的现实。

    遗憾地是,上述观点似乎得不到数据上的证明。比如上半年GDP9.6%的增幅仍然处于“过热”的边缘,8月PMI还向上反弹了0.2个百分点等。但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常识性的现象:中国的GDP很不真实、它不仅没有完全剔除通货膨胀影响(中国没有公布过GDP平减指数),而且存在不一致不规范的人为调整痕迹。换句话说,如果GDP长期以来一直是真实的,是没有人为调整痕迹的,是剔除了通胀率影响的,我们看到的上半年GDP以及未来将看到的三季度GDP,都会发现减速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是在加速的。再看PMI,虽然8月有所反弹,但通常8月都是向上的,这属于季节性因素,是企业和基本建设项目工地为了“金九银十”的需要在补库存。而今年的补库存因素是很微弱的,相反,是价格向上因素在支撑着PMI,也就是说,库存没有大幅度增加,也没有钱增加,增加的是进货价格,是隐患,如果把出口数据下跌2%考虑进去,PMI整体是让人担心的,它没有说明经济很健康,相反却说明滞涨在加剧。我比较相信银行业贷款数据,8月行业贷款大幅度下降,增加值大约只要正常需要量的一半,不是贷不出去,而且没有钱贷款,它说明当前资金紧张局势已经从企业向银行业蔓延。三千多亿的贷款量怎么可能支撑起40万亿的经济总量?支撑起14万亿的基础设施项目。说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非正常减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中国经济减速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式的,即内生性的。中国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显示内生动力充足。但这种快速增长是在消耗大量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背景下实现的,是在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包括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的背景下实现的,是在大量破坏环境,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背景下实现的。这种增长或曰现代化不仅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合算的,甚至是“负增长”。它现在已经出现恶果,遭遇瓶颈,出现严重的失衡,减速是必然的,不主动减速。只能被动减速,在财富蒸发中减速。

    问题是,经济速度不能失衡,从10%调整到9%是微调,是自主减速,而从12%调整到8%,经济增速下降50%就属于超调,属于硬着陆。2010年的货币规模所对应的是14万亿的基础设施项目,2011年贷款规模零增长,只给17.5万亿,必然造成基建项目与生产企业争资金,各家银行存款大战,中小企业被牺牲,以及高利贷市场越来越疯狂等金融乱象。如果考虑到2010年各地的GDP都是被国家统计局压缩了的,现在看到的所谓真实GDP实际已经显示出经济在急速减速。

    中国经济减速恰恰与全球经济减速相互重叠,产生共振,因此可能出现主动性减速演变为被动性减速,平稳减速演变为阶段性失速的失衡现象。中国经济不是是否在减速,而是减速趋势在加速,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地紧缩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形成的糟糕外部环境将使得未来两个月的经济发展速度出现更大幅度下滑,最典型的经济现象可能是:资金链断裂从点到面,从企业蔓延到银行体系,大量企业盈利能力将下降,出口企业压力加大,基本建设项目停工,失业率增加。因此说,对中国经济要居安思危,而不能盲目地唱赞歌。

    中国经济减速是战略需要,在减速中保持平衡稳定更是战略需要

    中国经济不能长期靠房地产支撑,不能永远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变,而变的代价就是经济减速。但是,经济转型是要符合经济规律的,不是想转就转,没有了房地产,没有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十几年堆积起来的庞大产能向哪里宣泄,产能过剩是绝对的,但“去产能化”可不像“去库存”那么简单——一大堆GDP(厂房设备)会成为废物,成为包袱。

    从战略上看,中国经济必须减速,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但有些高能耗的产业是不能减速的,最典型的就是农业。今天中国的农业已经是高耗能产业,它消耗的水资源、能源之高根本无法计入成本,很多地区甚至临近荣枯点,农业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瓶颈。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制约瓶颈的唯一办法就是城市化减速,基础设施建设减速,中国经济整体减速。

    但减速太快同样面临严重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丧失战略机遇。目前全球经济都在减速,实际是国际竞争力的一次大洗牌,也是中国崛起的一次大机会。现在西方各国都在想办法围堵中国,一些小国也在给中国制造麻烦,这是为什么?很大程度是因为恐惧,害怕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害怕将来要看中国脸色。但它们已经力不从心,自己都顾不过来了。此时中国经济若能保持稳定发展,不仅会给世界以信心,更重要的是给世界一个榜样。什么叫崛起,就是乱世中的英雄,就是带头大哥。而当带头大哥是要花钱的,是要有雄厚实力的。比如现在欧债危机,要不要援助欧洲,怎么援助欧洲,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将来则要考虑到怎么扩大中国在欧洲的利益。先要有钱,然后才是怎么用钱。中国只有保持平稳发展速度,绝对地领先世界才能在全球最缺钱的年代成为最有钱的“大哥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不仅要尽快实现转型,也要维持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平稳运行。现在还得靠基本建设,还不能完全抛弃房地产。要适度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同时必须维护虚拟金融市场的稳定,要给投资者以信心,给全球经济以信心。

    中国经济必须慢下来,但不能一下子慢下来,要看到导致中国经济被动减速的因素很多,因此主动的减速举措反而需要格外地谨慎。目前导致中国经济被动性减速的几个关键因素是:农业瓶颈,农业发展缓慢以及农产品成本受到资源短缺影响而持续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它既是高通胀的推手,也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农产品提价是持续性的,很可能成为未来高通胀的最主要因素,而这又是必须的。农业增长缓慢直接限制了城市化进程,也限制了经济的高速扩张,这是不可逆的;全球经济中期趋势放缓,欧美日英都有可能陷入低迷增长状态,即增长率与通胀率差不多持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也将减速,中国外贸出口必须另辟蹊径,但风险却越来越大,比如再次遭遇利比亚事件。因此继续启动内需,但在没有人买房子的情况下,最大的内需动力源失去了,内需靠什么启动?我们研究过嘛;房地产市场真正出现拐点后有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急跌,它将导致银行业坏账率增加。如果仅仅是房地产坏账,并不可怕,怕就怕地方债风险随之爆发,实体经济资金链同时断裂。几下子一挤,风险重叠,经济有可能失速,银行体系就受不了——但没有人提示这一点;最大的风险源来自于制度层面,比如说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特征不是在减弱而是在加强,中国经济有可能向计划经济时代回归,向国企贵族化发展,这也许才是中小企业发展始终形不成气候的最大原因。而没有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大发展,中国经济将失去未来,为什么?因为国有企业没有创新动力。

    正是由于考虑到以上重大风险源目前都处于显性化时期,因此宏观调控必须谨慎,不宜过度紧缩。相反,应该微调,应该采取措施对冲以上风险隐患对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负面影响。

    逆水行舟操控难

    有经济学家仍然认为,来一场衰退性的泡沫破裂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更有好处,它会为一轮新的快速增长扫清道路。以失衡换取平衡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成熟的经济体应该尽力避免这种选择。必须看到,在挤掉泡沫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财富的瞬间蒸发,使国力大幅度下降。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经济最需要的是挤泡沫,还是经济转型,还是制度变革?也许有人说,这三件事不矛盾。其实有矛盾。挤泡沫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制度变革也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而经济转型最好是在经济运行平稳的状态下渐进式推进,这三者是相关联的。我们不可能想象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新兴产业会风起云涌,科技创新会层出不穷。结论是,中国经济需要挤泡沫,需要让更多的人通过创新经济获得财富。但决不能洗劫财富,不能用“共同富裕”的口号去均贫富。挤压泡沫是必须的,共同富裕也是必须的,但有一个尺度,就是必须鼓励劳动致富,使更多的人为获得财富,拥有财富而奋斗。

    中国经济需要逆水行舟,但不能韬光养晦,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尤其是通过制度创新有所作为。生产力是决定一切的,但生产力必须推动上层建筑的改变才能形成更大的生产力。未来的世界属于创新能力最强大的国家群体,而保持创新优势的根本可能是制度,尤其是优良的市场制度。为什么我相信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很强,不是因为中国的模仿创新动力很强,而是因为中国的首发创新优势还在启蒙状态,有着极强的后起直追潜力。创新是很难的,从靠低成本竞争转为靠效率竞争再到靠创新竞争尤其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历史性的变革难上加难。但再难,也要前行,要敢闯,敢于变革,通过大的变革取得后发优势。

    逆水行舟讲究操控,如同低速飞行的飞机远比高速飞行的飞机更难操控。现在有很多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就像不断地有人踩刹车。这种踩刹车的动作有时候是必须的,有时候却是意外的干扰,有时候还是我们经验不足——不该踩却一个劲踩。要知道,低速飞行的飞机,一再地减速,就掉下来了。怎么操控?不仅要扶稳了舵把子,还要适时地加速。这个舵把子就是金融,就是货币流,适度加速就是加油。如果我们将这个舵把子看成是金融市场,稳住了金融市场就稳住了大半个经济,那么银行业贷款则是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的动力源,或曰提供飞机平稳运行的煤油。

    逆水行舟操控难,难在数据信息必须精确,同时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要很强。而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数据混乱,解读更混乱。比如为什么现在经济减速明显,从数据上却看不出来,很多人不理解,在银行业贷款大幅度紧缩之后,在股市已经暴跌到历史低点的时候,同期工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却大体维持不变,这很令人惊讶。很多人只看到中国前期流动性泛滥所生成的极大M2,却没有看见这个M2有极大的回旋空间,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短缺可以通过相互拖欠延缓暴露时间,同时虚拟金融市场还会向实体经济反向输血。这个缓冲过程可能将持续地紧缩可能造成的伤害延后了,但不等于不爆发,不等于可以将伤害度降低。预计9月底10月初,这种伤害就要来了。

    要避免中国经济失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要踩好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