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10年,是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的10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与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10年。
一、巨大成就
(一)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
我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2-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57287.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5187.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改革开放至入世间的24年)的3.8倍、4.0倍、3.6倍。10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6%,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9%,进口年均增长21.4%。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是2001年的5.8倍。我国贸易规模相继超越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2010年,我国贸易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出口规模逐年扩大,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7.3%提高到2010年的9.6%。从进口看,我国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进口规模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市场。
在货物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入世之后也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总额达3624.2亿美元,是2001年719亿美元的5.0倍。其中服务出口1702.5亿美元,是2001年329亿美元的5.2倍;服务进口 1921.7亿美元,是2001年390亿美元的4.9倍。中国服务出口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进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两位依次为美国、德国)。
(二)我国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入世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状况经历了由扩大到逐步平衡的发展历程。我国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15.3%降到了2010年的9.8%。我国还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完善进口促进体系,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格局由较大顺差转变为渐趋平衡,货物贸易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2009年下降到1957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减少到1831亿美元。贸易不平衡度(货物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7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6.2%。
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10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3.3%,超过加工贸易19.3%的年均增速。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6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4.2%提高到50.1%;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9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7.4%下降到39.7%。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方面看,201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14962.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90.1%提高到94.8%;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和4924.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44.6%和17.5%提高到2010年的59.2%和31.2%。从进口方面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达到6603亿和4127亿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1.9倍和2.1倍;非食用原料与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大类商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0.3%提高到28.7%。这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遭遇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回稳和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虽然快速增长,但包括东盟、金砖国家及非洲、拉美地区的进出口增长更快,主要贸易伙伴在我国总贸易规模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贸易区域更加平衡。欧盟、美国、日本仍然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但我国对其市场依赖程度明显下降。2010年,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4797亿、3853亿和2978亿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6.3倍、4.8倍和3.4倍。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1%,比2001年的48.0%下降8.9个百分点。对东盟、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东盟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10年,对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928亿美元,是2001年的7.0倍,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8.2%提高到9.8%;对印度双边贸易额为618亿美元,是2001年的17.2倍;对俄罗斯双边贸易额为554亿美元,是2001年的5.2倍;对巴西双边贸易额为625亿美元,是2001年的16.9倍;对南非双边贸易额为256亿美元,是2001年的11.5倍。同时,与其他贸易伙伴贸易往来发展较快,对拉美和非洲进出口占比2010年也达到6.2%和4.3%。
(三)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
10年来,我国吸收外资已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10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6531.4亿美元,年均增长9.5%,全球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仍然超过900亿美元,降幅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亿美元,是2001年的2.25倍。
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稳步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促进境内证券市场开放。截至2010年12月,共批准97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共计197亿美元。允许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2006年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外资并购政策和环境进一步改善。
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10年来,外商投资产业构成显著改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大幅度提高。2001—2010年,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金额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由23.9%上升至47.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逐步下降,由2001年74.2%下降至2010年的50.9%。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基本稳定,2001年为1.94%,2010年为1.81%。特别是第一、三产业吸收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第二产业中,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外资日益形成规模。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外资研发中心中,从事先导技术研究的近50%,已超过从事市场调试型研究的比重;60%以上的研发中心将全球市场作为其主要服务目标。
(四)对外投资逐年扩大
入世后,我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取得新发展,“走出去”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仍实现逆势上扬,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54.1%,其中,2010年590亿美元,是2003年的20.7倍。
对外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对外投资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对外投资国别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方式也由单一的直接投资向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截至2010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批准88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投资额度共计684亿美元。这一制度拓宽了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境外投资渠道,使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和管理风险。与此同时,对外经济合作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已形成一支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队伍,业务范围向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不断扩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对外承包工程连年实现新突破。2001年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121.39亿美元,2010年超过1000亿美元,达1010.5美元,是2001年的8.3倍。
10年来,我国积极拓展双边经贸关系,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深化多边经贸合作。目前已累计建立了163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129个双边投资协定,与美、欧、日、英、俄等均建立了经济高层对话。正与五大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贸区,已签署10个自贸协定,其中已生效8个。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逐步进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圈。特别是,自贸区建设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发展自贸区,我国对自贸伙伴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双边贸易额明显扩大,并有效化解和减少了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摩擦。2010年,我国与10个自贸伙伴(包括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香港和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7826亿美元,已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6.3%。
(五)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从净出口看,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由2001年的2.1%上升至2010年的4.0%。在2007—2009年期间,达到7.5%—8.8%。
从工业生产看,工业出口交货值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90764亿元,年均名义增长率达21.1%,是2001年的5.6倍。此外,持续增长的进口,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也为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入世10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参与经济全球化有了相对稳定的制度保障;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为改革的继续进行提供了外在动力和制度保障。入世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国家影响力全面提升;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多边贸易在WTO规则的引领下平稳运行,经济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建设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