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中国财经报道]文化产业:繁荣的背后(2010.6.19)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0日 01: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中国财经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进入[中国财经报道]>>


    首播时间:2010年6月19日

    2010年3月31日,中国电影博物馆IMAX3D放映厅。

    这是电影《阿凡达》在这里的最后一场上映。从1月5日开始的86天里,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巨幕放映厅每一场都是如此,389场,场场爆满。

    观众说:“就是觉得好片子应该看个好效果的。”“我们早上四点多钟来排的队。”

    2009年,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市场向人们证明,文化这个特殊的产业,能够在经济衰退中创造商业奇迹。当全球经济出现了60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则保持了8%的增长速度,其中,文化产业的增长更是高达17%,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在整个文化市场中,电影的表现最为惹眼,2009年,国内票房达到62亿元,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并呈现了高达42.96%的增长速度。

一、春潮涌动

    这是年初的一场电影首映礼。现场除了导演、影星和影迷,还有投资电影的影视公司老板。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0%以上,而推动市场高速发展的,正是大量涌入文化产业的民间资本。如今,每年投入影视制作的资金有八成来自民间。这部名叫《财神到》的电影也不例外。投资《财神到》的公司成立只有四年时间,2008年曾经投资几千万元参与拍摄了电影《画皮》。《画皮》的票房突破了两个亿,让这家公司尝到了影视投资的甜头。这一次投资《财神到》,当然也希望财神再次到来。甚至连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在探班时都放出话:“《财神到》的名字好、意头好,一个亿更是没问题了!”对票房的期望,让这部电影的导演阮世生压力不小。“现在你看国内的电影,永远都是强调(票房)收几个亿,收几个亿。如果你拿不到高的票房,怎么办呢?”

    国产电影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外进口的商业大片。《财神到》的港台影星秀刚刚结束,法国电影《不要回头》,就把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苏菲玛索请到了北京。

    苏菲玛索要出席的活动是一场观众见面会。法国人特意选择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为电影做宣传,地点是北京国贸附近的一家电影院。

    见面会上,除了影迷被邀请和苏菲玛索合影,发行方还特意把院线的负责人请到台上,和苏菲玛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苏菲玛索到访的这家影院,同样是民营资本进入的结果。五年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万达集团开始在国内投资建设电影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民营院线。万达一共建成了50家影院。虽然和全国所有的电影院数量相比,万达旗下的影院不到总数的1/200,2009年却实现了8.33亿元的票房,相当于国内总票房的1/8,是全国34条院线的票房收入冠军。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说:“现在中国的票房产出,90%的票房产出是来自于院线制改革以来的新建的多厅影院。”

    叶宁是万达院线的总经理,他的另一个职务是万达集团总裁助理,万达集团对电影院的重视可见一斑。“多厅影院都有个特点,基本上都在商业中心里面,在商业中心的影院绝对票房好,绝对差不了。”

    万达院线新建的,都是商业中心里面的多厅影院,平均起来每个影院至少有10块银幕。承办见面会的这家影院,就有9个大小不同的放映厅,同时能容纳1500人观看不同的影片。叶宁说:“2009年底是四百块(银幕),到今年底会六百块,明年八百块,后年一千块,很快就进入一千块,一千块,按屏幕算的话,我就进入世界前六大院线了。八百块我就基本上成为亚洲第一大院线。”

    民营资本投资电影、投资电影院只是文化产业春潮涌动的一个侧影。如今,国内有近400家民营电影公司,有2800多家民营电视制作企业,有近7000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民营出版发行企业更是超过了11万家。文化部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竞争,使文化产业更加具有活力看,我觉得中央设计这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对国有(资本),它实际上也是对民营资本,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文化产业的市场向好,不仅让民间资本纷至沓来,也让急切寻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府主管部门看到了希望。刘玉珠说:“中央关于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它的主要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通过这几年发展,我们向社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产业的进步。”

    随着民间资本的涌入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也相继建成。在北京,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容纳了8000多家文化企业,在上海,75家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创意人才。这样的例子,在江苏、天津、重庆各地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