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9日 08:2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40倍!华兰生物(002007)2004年上市时发行价格15.74元,如今的复权收盘价将近600元。
4000倍!华兰生物1992年成立时注册资金500万,如今成为市值200多亿的上市公司。
如此高的成长必然有过人的业绩做保证。华兰生物上市6年来,每年净利润增长均保持在50%以上,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增长高达300%。血液制品和疫苗是公司的两大核心产品,前者是传统强势经营项目,是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基石;后者作为新涉足的领域,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何从名不见经传的血液制品小厂变身为行业龙头?又为何在坐稳血液制品头把交椅的时候突然涉足疫苗领域?在疫苗领域里又是如何发展规划的?带着种种疑问,证券时报记者走进这家高速成长的生物制药企业。
坚定不移看好行业发展
“是一个患者家属打来的,患者急需用凝血类产品,因为当地没有卖,其家属下午要坐飞机来拿。”公司董秘兼副总经理范蓓接到的一个电话打断了记者的采访,也侧面验证了血液制品的紧缺度。
血液制品在医疗领域有着救死扶伤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利润等特性,华兰生物血液制品的毛利率均在40%以上。
“公司成立之初,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管理层经过考察,分析了国内形势之后坚定的看好这个行业,我们能做的就是按计划做好眼前的事情,脚踏实地地走下去。”范蓓说。
2001年后,血液制品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我国不再允许新建血液制品企业,使得该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由于国家的管制日趋严格,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陆续倒闭。目前我国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已经由当初30多家减少至现在的20多家,而市场需求却在强势增长,客观上造成了蛋糕在不断增大,而吃蛋糕的人却在减少的局面。华兰生物抓住机会,依靠规模优势迅速抢占高速增长的市场,2004年市场上每6瓶人血白蛋白就有华兰生物的1瓶。
技术化转型抢占制高点
“那时候我们是靠高质量、大产量、中等价位切入市场,并把这块市场做大的。”范蓓说。
当时华兰生物仅生产人血白蛋白一种产品就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生存发展,公司90%的收入都靠人血白蛋白。可华兰生物并不满足于生产单一的人血白蛋白这种资源浪费大、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的生产模式,于是公司开始科技攻关、进行技术化转型。
放眼国际血液制品行业,生产大规模、多品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王道。通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引进高端人才与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合作,如今华兰生物在血液制品方面,无论规模、品种和市场占有率,均稳居国内第一,能从一袋血浆中分离出11个品种38个规格的产品,是国内血浆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
2008年,国家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而加强监管,对原料血浆实行90天的“窗口期”制度,使得血液制品供不应求的状态加剧,采浆成本也逐步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低的企业,面临利率下降的生存危机,而华兰生物凭借其高血浆综合利用率,核心技术优势彰显无遗,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空间。
采浆站资源之争
采浆站对于血液制品企业而言是生存的根基,也是必争之地,可以说浆站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华兰生物凭近年来开设了多家浆站,目前浆站数已达18个,排名全国第一,使公司血液制品的增长有了坚实的保障。
一切看似顺利,其实华兰生物也遇到过艰难的时期。2006年采浆站改制之前,每个浆站是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生产企业与浆站的关系是一对一的采供关系,根据生产量来决定对口的浆站数。改制之后,浆站要跟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脱钩,管办分离,浆站开始变得炙手可热。地方的一些保护政策让一些原先与公司对口的浆站也被分了出去,而有些本来濒临倒闭的企业因为所在地有浆站又复活了。
“当时原料一下就变得紧张了,企业上下都很着急,因为血液制品企业对血浆原料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公司高管这几年为了浆站的事不辞辛苦来往于多个省份之间,能有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范蓓对记者讲到。
华兰生物是河南的企业,但长期以来公司在省内却没有一家浆站。2010年,通过近9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华兰生物终于在封丘开设了河南省第一家浆站,河南市场的打开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并非偶然的甲流幸运儿
“血液制品有其行业局限性,生产原料存在瓶颈,选择疫苗是为了降低风险,扩大产业链,是基于公司的战略调整。两者还有一定的互补性,有些特异性免疫的血液制品,需要用疫苗来免疫,有些疫苗则需要用血液制品中的白蛋白做保护剂,我们有做疫苗的基础。同时,疫苗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仅以流感疫苗为例,我国接种率为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接种率的27%。”范蓓解释为何选择进入疫苗领域。
2005年,华兰生物投资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疫苗生产基地之一。随着2008年第一批流感疫苗上市,公司正式宣告进军疫苗市场。
同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华兰生物率先给灾区捐赠了100万支价值3600万元的流感疫苗。公司同时创造了中国流感疫苗使用单一厂家接种密度最大、时间最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等多项纪录,验证了公司产品的质量,这也为2009年甲流疫苗的研发、生产和接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我国疫苗市场卧虎藏龙,国外大的流感疫苗企业都试图在中国流感疫苗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特别是已经耕耘多年的国内流感疫苗企业,它们固有的品牌已经被市场所认可,竞争十分激烈。事实证明,公司在产品投放市场初期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将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略是正确的。
2009年甲流爆发,企业的社会责任重于泰山,此时正是疫苗生产企业拼产量、拼质量的一场重要战役,危急时刻国家批号所有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企业都可以研发生产甲流疫苗。华兰生物一如既往贯彻的大产能策略优势开始凸显出来,而产品质量也经历了2008年的检验,所以卫生部和工信部才敢把占国内收储量近40%的订单交给了这个进入疫苗市场仅一年的企业。华兰生物的疫苗产品因此一举成名,实现了品牌和效益的双丰收。
“疫苗市场具有突发性,是不可预知的,多拿一个生产文号就等于多一个机会,一旦有疫情马上就有相应的产品。不可否认,我们是幸运的,但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布局、做足准备,当机会来的时候是无法抓住的。”范蓓说道。
华兰生物表示,今年的甲流疫苗生产车间不会空置,将会用来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此外,新建造的高标准流感车间将使公司的产能进一步增长,也使我国的流感防控能力大为改观。公司将通过自身的宣传、与地方政府合作、公益广告等方式引导市场,提高人们的接种意识,深挖流感疫苗市场。最近国家有一个15岁以下人群重新补种乙肝疫苗的计划,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华兰生物的乙肝疫苗已经取得生产文号,四价流脑疫苗也已上市,今后每年都会推出1-2种新产品,逐步完善产品线,打造疫苗产业王国。
技术创新为国际化铺路
华兰生物在血液制品和疫苗产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是离不开的。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创立了河南省生物医药工程技术中心,组成了一支由生物医药界精英所汇集的研发队伍。作为国内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等生物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研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延续型发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华兰生物与中科院签订全面科技协作协议。该项合作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的研发能力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迈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提前储备力量。
记者有幸在临走前,参观了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生产车间,整洁的生产间配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仪器,在耀眼的灯光下,让人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金发碧眼的国外科技专家正在辛勤工作,生产车间和实验室都是按照欧盟标准建立的,这些都证明了公司在为真正走向国际化道路做着准备。
华兰生物介绍,最近世卫组织的官员来到公司检查,同时将公司作为一个样本,给我国40多个药品监查员培训,这相当于世卫组织对中国企业的一个先期的查看。 对于检查的结果,世卫组织的官员总体比较满意,但公司距世卫组织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认识和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华兰生物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会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