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是否加息关乎行情成败 把握两条主线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3日 20: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编者按:8月份宏观数据的出台令加息传言四起。而上周五周小川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午宴讲话也让不少人听出了加息的暗示。那么,加息传言是否并非空穴来风?加不加息什么说了算?对股市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和机会?

  CPI将逐月回落

  8月份CPI同比增速达到年内新高,3.5%。而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这也是连续第7个月处于“负利率”状态。这样的情况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种种猜测。

  黄祥斌指出,从CPI角度来看,当前的CPI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新涨价因素主要是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比较厉害,农产品里主要是粮食、鲜菜和猪肉的价格上涨比较快。未来一段时间这个压力依然会存在。但是因为翘尾因素到9月份会出现一个大幅下降,到12月份应该为零,虽然新涨价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但是因为翘尾因素的贡献下降会导致CPI所透露出的通胀压力在未来会逐步回落。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加息是没有必要的。

  资产价格泡沫是加息主因

  但是从另外一个季度,即资产价格泡沫的角度来看,现在8月份的商品房价格环比持平,在量上甚至还略有回升。从理论上说,如果是负利率的话,资产价格就会无限大。现在很多人建议不对称加息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那么未来扭转负利率是不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这种资产价格泡沫?

  加息与否考验管理层智慧

  黄祥斌认为,现在美联储包括日本央行把利率保持一个宽松甚至是进一步宽松的状态,如果中国提高存款利率,会不会导致息差扩大,进而引发热钱流入。从8月份 M2的数据看,黄祥斌认为热钱已经开始流入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再加息的话,加大息差,会不会导致外汇管理这一部分难度的加大,因为热钱流入的同时又会推高资产价格的上涨。所以这个中间到底需要一个的平抑还需要权衡。

  黄祥斌指出,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存款利率的提升会导致银行存贷款的息差下降,进而缩减银行的利润。那么,平抑资产价格泡沫、保持银行利润的平稳、维系外汇的管理,这中间的平衡就会考验管理层的智慧。周小川9日钓鱼台国宾馆的午宴讲话也可以理解为他对当下利率问题的一种理解。

  加息预期或越来越强 回避强周期类股票

  黄祥斌判断,这种加息的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越来越强,但短期之内因为通胀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是因为资产价格的变化导致。虽然加息预期会越来越强,但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这种实质性加息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别大。

  在加息的预期下,黄祥斌提醒投资者回避强周期类股票,把握抗通胀和新兴市场两条主线。

  加不加息考验决策者智慧和勇气

  关心通胀问题,不应该仅仅把目光放在食品价格上,社会可能面临着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的通胀压力。央行会不会加息,考验政策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8月经济数据上周六公布,引发了市场关于中国是否会在上周末加息的遐想,尽管最终结果显示,市场传言仅仅是传言。央行既没有对利率进行调整,甚至也没有一位央行官员对经济数据作出及时评论,这些举动都证明,短期内央行似乎仍需要对加息进行探讨,而央行官员频频作出“物价上涨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论点,也表明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够明朗的情况下,美国加息周期仍远未到来的情形下,中国的第一次加息可能还需要费上一番思量。

  但央行可能不会于近期加息的政策猜测,并不代表中国央行不应该加息。

  从经济学的概念来讲,利率决定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具体来说,利率高了,人们应该更希望把现金放在银行内,而减少眼前的消费。这样一来,社会的总需求也就随之降低了,未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会逐步消退。而如果面临物价上涨,如果央行不愿意加息,则会让更多人产生对未来物价上涨的不安定感,这样一来,为了防止物价继续上涨,消费者则会用脚投票,把自己的积蓄从银行提出,投入到眼下的消费中,这样一来,只会造成物价的继续上涨。而一旦物价上涨突破一定的警戒线,央行则会开始坐立不安,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压力,央行很可能会采取多次加息的极端手段对流动性和银行信贷进行管理,最终的“实际成本”将可能大大高于“预先干预”的成本。

  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政策逻辑,在现实操作中却显得无比脆弱。在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利率决议往往会超脱经济学的范畴,成为一个各方博弈的政策工具。而最终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否最终落下,往往也会受到各种非经济甚至非政治力量的影响。

  从中国8月的通胀数据来看,CPI同比上涨了3.5%,创下了22个月以来的新高,按照官方说法,CPI再创新高主要是受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高烧”不退的食品价格无疑是近来CPI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CPI结构分析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拉动CPI上涨2.5个百分点。事实上,近期以来猪肉和鸡蛋价格的不断上涨,与年初大蒜价格飙涨是一脉相承的。各种物品中间本来就存在着相当的传导性,当大蒜价格上涨后,生姜和绿豆等较易储存的食品即开始了疯狂的上涨之旅,而对于商品炒家来说,其他食品价格飙涨后,一些尚未开始涨价的商品就出现了价格上涨的动力。

  食品价格上涨,是因为供应不足吗?不是。虽然我们总是听到很多人抱怨说,东西更贵了,但却从来没有听到说“东西买不到”了。这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根本不存在供应的压力。对于通胀的经典定义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如果东西不是“过少”,那么根本的问题是货币“过多”了。

  中国的货币的确过多了,2009年中国投入了11万亿元的银行信贷资金,今年预计还将要投入7.5万亿元,这是正常年份水平的150%左右。更糟糕的是,中国已经出现了连续7个月的实际负利率,通胀率在3%以上,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却只有2.25%,这意味着把钱存在银行,将遭遇购买力的损失。如果进一步延续目前的实际负利率,那么更多的消费者将被迫将自己的存款从银行取出,投入到商品中去,这样一来,需求端的膨胀则会造成物价继续上涨,尽管供应不成为问题,但需求端推动物价上涨,并最终导致通胀问题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历史上却屡见不鲜。

  同时,关心通胀问题,不应该仅仅把目光放在食品价格上。租房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都是体现实际通胀的重要指标。当我们不断看到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屋租金价格上涨了20%-30%的时候,房价在调控后仍然坚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社会可能面临着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的通胀压力。

  综上所述,中国应该加息,以解决目前遭遇的通胀问题和通胀压力。而央行会不会加息,则需要考验政策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