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7日 09: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商报
沸沸扬扬传了数月的“一哥一姐”出走让华谊兄弟处在了史上最尴尬的时期。
明星资产对娱乐公司已经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做大做强过程中,国内这些顶尖的民营娱乐公司,还要走过多少障碍,转变何种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
祸起“保姆式”经纪
知名影视公司品牌经理徐丹表示,“像周迅这样的一线艺人从华谊出来自己单干已不新鲜了,多年前,内地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出走华谊就已经产生了第一次人事大地震。王京花4年里酝酿了两次出走:2005年,与华谊5年合作约满,率领旗下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几十个艺人跳槽到橙天,媒体惊呼“华谊被掏空了”,一向以沉稳著称的王中军少有地放出狠话,“换成是我走了还差不多,华谊缺了谁都可以”!2008年,在橙天旗下俨然有独立经纪王国感觉的王京花,再次拥户自立,那批跟着她的艺人继续追随,不离不弃,颇有点“跟花姐,有肉吃”的意思。放眼娱乐圈,这种对艺人超强的凝聚力,除了王京花几乎没有其他人。
“艺人出走对华谊是有损失的,但华谊很难控制,虽然对华谊品牌有负面影响,但并不代表公司实力减弱,华谊一个公司不靠老牌艺人活,也不怕老牌艺人走,同时也是给新人一个机会。因为艺人到达一定高度后必然会自己出来干,出色的艺人在中国本来就很少,这个圈子都在追逐前几名的艺人,很多演员也希望从演员变成制作人、操盘手。”徐丹表示。
在中国,由于没有专业经纪人才,艺人更多靠关系而迅速上位。就像韩三平被电影圈尊为“三爷”,王京花也被明星圈敬称“花姐”,如果为艺人经纪开门课,王京花就是活的教科书兼主考官,因为如今活跃在娱乐圈的经纪人,多半是她的徒子徒孙,“艺人经纪”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标准,从她开始建立。“懂艺术、会管理,依托广泛的社会关系,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善于经营的头脑包装艺人,这样的经纪人才是高层次的经纪人。”王京花惟一一次对媒体描述自己的经纪人理念时这样说。
不过,王中磊直言王京花的经纪方式是“保姆”、“代理”:“她的一些家庭式的做法,和公司化之间会有冲突。”他甚至庆幸王京花的离开使得华谊更快地实现了经纪人的行业化。也有业内专家公开评论王京花的那种“自动自发”只是明星经纪的初级阶段,更先进的经纪理念应该是制造、服务与经营明星三位一体。
而记者从橙天娱乐相关高层处获悉,王京花与橙天拾捌经纪公司的纠纷,就是她的这种对艺人的资源垄断与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严重冲突。
“成也王京花,败也王京花。”一位业内人士调侃道,像王京花这种早在娱乐业兴起之际就冒出来的经纪人,依靠自己和明星的私交笼络了大量的明星资源,在当年“走穴”横行的娱乐业时代,王京花无疑能给明星找到很多出路,也成功包装推出了很多明星。这类“穴头”在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里还会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但随着一些民营娱乐公司实力的增强,他们自身有公司化发展做大做强的打算,必然会选择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大对明星、制作人资源的控制力,像王京花这类的经纪人空间会越来越小。
严重依赖“一哥一姐一导”
虽然王氏兄弟试图甩开王京花这类“保姆”经纪,在她“跳槽”之后也试图加强艺人管理,但业内人士认为,华谊兄弟公司业务的大头依然严重依赖某些“个人”。
根据华谊兄弟上市后的半年报分析,华谊兄弟业务板块明显的实力不均已经体现出来,各链条的强弱也显现出来。从今年上半年看,华谊兄弟电影、电视剧板块业务都大幅缩水,电影业绩下滑17%,电视剧业绩下滑44%。
“电影业绩估计能依靠下半年的《唐山大地震》拉平,但电视剧还没有看到什么好的作品。华谊上市板块是其制作业务,但制作业务不稳定性明显突出,其主营业务依靠一导一星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道略文化传媒产业研究中心总监毛修炳分析,从现状看,冯小刚、张纪中、演员李冰冰、黄晓明等人都掌握了华谊的大量股份,华谊兄弟对这类名导、名制作、明星的看重可见一斑,在上市之初的招股说明书上,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哥一姐一导”,所以说,如果这些明星、名制作的去留产生动荡,起码对华谊兄弟的现有股份会造成短期震动。
“当初王京花从华谊兄弟走的时候,华谊兄弟曾立志调整内部的艺人管理体制。但事实上,华谊兄弟对艺人的掌控力仍然不足。”毛修炳解析,华谊其他业务板块疲软,但艺人经纪业务一直在稳定增长,去年上涨七成,今年上半年就增长43%。无论是影视还是演艺形态的国内娱乐公司,艺人经纪都是他们撇不开的一个配置,依靠“明星效应”打广告、代言、演出,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任何娱乐公司的主要盈利点,而这也直接加大了明星们的身价。据毛修炳所知,华谊兄弟对艺人经纪的盈利只提取10%-17%,相比较于日韩经纪公司六七成的提成比例,是相当低的,对艺人的约束力也明显不足。
“内容产业”打牢根基再上市
北京电影制片厂总经理曹彪对记者表示:“华谊人事地震背后体现的是文化企业的发展问题,电影企业上市还不是时候,因为它没有实体,美国成熟的上市电影公司除了影视外,还有连带的房地产等实体的东西,没有实体支撑,从金融角度来看就属于泡沫经济。从外部看,国内电影企业还缺乏对中国电影经济的研究,从内部看,企业管理人员没跟上,文化艺术与经济管理结合还不到位,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
曹彪表示,“上市是企业融资的最高阶段,但并不是拥有几个演员就能上市,必须拥有大量制片人才能上市。华谊的上市只是制作上市,而发行和院线未上市,就像汽车行业一样,制造上市而销售未上市,没有销售渠道和公司,企业上市以后就像一个大竹筐一样,一打水就会发现很多漏洞”。曹彪认为,实体经济一是指实产;二是掌握发行和院线这类的渠道。
华谊今年也在加大收购或自建影院,对此,业内形成了正反两种意见。反方认为它的长项在于影视制作,不致力于长项而加入白热化的影院渠道竞争不是明智之举;正方肯定它是认识到影视剧产出不稳定性的危机,拓展全产业链,加大渠道建设,以期对上游内容形成良好互动,并靠影视放映工作获得稳定回报。毛修炳认为,从影院投资回报分析,回收成本基本是个长期的事,但华谊兄弟明显已经想改变“一部片子吃一年”或者依靠某些个人的生产机制,撇开建影院,华谊兄弟还在收购手机业务,发展音乐板块,甚至进军网游。拓展产业链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保证盈利增长的必经之路。
资源控制力过弱成民营娱乐公司通病
“其实明星跳槽在哪儿都是常有的事,主要还在于,华谊兄弟虽然已经是国内很优秀的民营娱乐公司,但其对资源的控制力还是很薄弱。”毛修炳认为,在影视制作上,华谊兄弟虽然网罗了几十个制作人,但是还没达到资源完全畅通、规模化发展的程度,不同制作人生产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电影业务上仍然主要依靠冯小刚。在艺人经纪领域,对艺人的约束力也较薄弱。
“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娱乐公司,华谊兄弟不拥有宣传资源,也没有渠道阵地。”毛修炳说,在这两项资源的把控上,国内民营公司普遍无法跟国有集团抗衡。
近期又有消息传出,最早加盟华谊电视剧事业部的一批制作人合同也将到期,或将集体出走。拥有股份的张纪中虽然明确表示不会离开,但据了解,张纪中担任制作人的电视剧《西游记》,其主要投资方为慈文影视,除此之外,如今张纪中手头上并没有实际运作的华谊项目。据知情人透露,华谊兄弟事业部旗下的各个制作人,与华谊签订的合约都不一样,如天意影视每年都必须向华谊兄弟缴纳一定的盈利,并且要求逐年提高,但实际上投资必定存在风险,在既定规模下,电视剧的盈利空间并非可无限制提高;有部分制作人只拿固定薪酬,单集可拿2万元左右的制作费用;某些制作人,与公司签订的合约条件非常苛刻,基本上属于“白打工”的情形;华谊电视剧事业部实行的“优胜劣汰”制度,导致一个项目失误,或许就可能被公司解约,这让部分制作人也感觉合约不对等。
毛修炳解析,华谊兄弟对制作人工作室的苛刻合约,可能也是被上市带来的财务压力所逼迫的。从目前看,华谊正在铺设全产业链条,而影视剧的业务增长又不利,其财务压力是巨大的,对财务的控制力不足。张纪中虽然是华谊兄弟签约最早的制作人之一,但他担纲制作的电视剧不少投资都来自于其他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只占据一部分投资比例。而今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影集团就占据了投资的五成。
“总体来说,还是国内的娱乐公司整体实力不强,资源控制力不足,无法跟美国那些成熟的综合娱乐公司相比较。”毛修炳说。
日本杰尼斯模式值得借鉴
“华谊兄弟的管理模式跟日本杰尼斯和韩国娱乐公司的模式不一样,日韩公司对明星有极大的掌控力。”毛修炳介绍说,日本杰尼斯旗下拥有木村拓哉等大批偶像明星,这些明星都是他们的“星探”机制一早发现,由公司网罗长年培训培养出来的苗子,这些公司通常掌握强势的娱乐资源,像杰尼斯旗下有出版渠道的偶像杂志、唱片公司、演出类的演艺经纪公司等,艺人在这些公司能得到很多机会,迅速成长起来,但其对明星的控制近乎严苛,比如收入的提成比例方面。像韩国很多明星,还经常要服从公司安排去陪吃陪喝陪酒,很多韩国明星迫于压力,“自杀”事件也不断。
而美国拥有斯皮尔伯格、汤姆·克鲁斯等大腕的CAA,拥有庞大数量的大牌,几乎没有哪个不能独当一面的,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成熟的大腕“跳槽”也是常有的事,但公司会制定比较高昂的“跳槽”成本,此外他们对明星的管理是比较宽松的,这类模式只有基于美国这样娱乐业无比强大的市场才会盛行,毕竟市场蛋糕巨大,而且此类公司本身实力也很强大,明星和公司间彼此都有“需要”。
“湖南卫视的选秀,其实就是参照日本杰尼斯模式,这类自己造星的公司控制力强,但成本回收较慢。湖南卫视凭借自身的媒体资源,发展得就非常迅速。”毛修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