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7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农产品价格如同脱缰野马呈现全面开花式普涨态势。继大蒜和大豆等价格持续飙升后,水稻、棉花、食用油、白糖甚至苹果等价格表现出后来居上之气势。同时10月25日汽柴油价格的上调,则令未来通胀风险更为突出。
当前农产品价格的全线普涨,让预期通胀将在三季度止步的观点不攻自破。如此态势下,我们预计10月份CPI接近甚至突破4%的可能并非杞人忧天。当前通胀演绎而出的凌厉上行态势,与当前人们对通胀风险的“误判”有关;即把早在数月前就显现的通胀苗头诠释为自然灾害、囤货投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
2007年的通胀其实我们并没有战胜,只不过碰上世界金融危机才暂时遏制住了,但为了防范金融危机,中国和世界各国出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它将2007年的通胀走势“承接”过来,并有可能发展成更高的水平。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非货币因素,不足以解释日益严峻的通胀挑战。毋庸置疑,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已从绝对过剩状况进入了结构性过剩状态。去年末以来的民工荒和工资上涨潮,确实提高了农产品等生产用工成本,从而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上涨效应。即在劳动力市场绝对过剩时期,农产品成本构成中劳动成本一般不计或少量计入农产品成本;随着劳动力市场进入结构性过剩状态,特别是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农民开始权衡务农劳动收益与非农劳动收益的比价效应,从而近年来务农劳动成本也以参照非农劳动就业报酬完全计入农产品成本序列。如目前大部分地区农民就近非农就业的日工资普遍为50元以上,这客观上增加了农产品中的务农成本。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且由于当前农民劳动力价格并未显螺旋上升态势,因此农民工成本向农产品价格的传导虽存在滞后效应,但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增长过程,而且目前农产品价格全线性的飙升态势,是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无法完全诠释的。
诸多迹象反映,当前农产品价格的普涨态势本质上是货币现象。从农产品供给层面看,长期以来农村经济所固存的金融压抑(以及农村金融资源通过农信社、邮政储蓄以及农行等渠道流出农村市场流入县域和城镇经济,而非留存于农村使用),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而长期失修,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生产率也由于缺乏金融支持而增长缓慢,从而导致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自然灾害背后隐现出农村长期以来的金融压抑),并影响了农产品供给体系。同时,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较高的垄断性、准入性管控,牵制了农民的市场交易自由,并增加了农产品交易成本,变相提高农产品供给成本。显然,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产品供应体系事实上的萎缩,而供应体系的萎缩则带有明显的货币特征。
从农产品的销售端看,过剩货币流动性流窜性地涌入农产品等市场则最终激化当前高通胀风险。当前过剩货币流动性向农产品销售端倾斜的制动因素主要表现为:其一,国内外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国际技术外溢和改革等两大曾经推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和产业部门收益率增长的因素出现增长放缓,使曾经强势吸引金融资源的产业部门因为收益率增长式微和不稳定,而开始部分地流出这些部门,进入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流通领域进行囤货投机炒作。如当前出口部门贸易订单的不稳定和以短期订单为主所形成的迂回生产周期,使部分产业资本得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投资投机炒作。
其二,随着决策层进一步出台限购限贷令等政策,新出现的货币流动性和从楼市流出的过剩流动性,开始寻找新的安身之所,而农产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金银珠宝等价格的上涨推动了过剩流动性的涌入,从而出现农产品等价格的持续飙升现象。4月份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的飙升,以及9月末以来农产品呈现的普涨态势,都契合了楼市调控的两个节点,这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典型货币现象问题。
另外,当前储蓄收益为负,降低了居民对储蓄存款的偏好和兴趣,导致大量储蓄资金抽离正规金融机构形成金融脱媒,并在通胀压力下储存食品等也助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通胀压力。因此反映在央行金融数据上就是储蓄存款未见显著增加。殊不知,当前对农产品等的需求已不再是满足消费的单一目的,而是预防通胀的投资行为。
事实上,时至今日业已上涨的或出现上涨苗头的已不再仅仅是食品等价格,9月份金银珠宝消费额和价格、部分耐用工业品价格以及交通医疗等费用(如诸多中药等价格也出现飙升)都出现陡增态势。显然,当前商品价格上涨已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出现了或正在出现整体物价的上涨。这更加凸显出典型的通胀性质。
由此可见,当前通胀业已出现了急剧升温的飙升气势,继续用所谓的非货币因素的结构性上涨片面解读,甚至把通胀形成过程所表现出的结构性特征权作通胀成因加以解剖,将会贻误战机,导致通胀失控。
当前通胀无法用非货币因素的结构性上涨片面解读,而当前防范通胀的对症之药应是适度祭出加息和升值组合拳。一方面,继续加息有助于缓解储蓄负收益扩大的压力,促使存款由活期转向定期化,降低货币流通速度,缓解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适度的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基础货币供应量的扩展,降低进口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胀压力。当然,加息和升值有助于遏制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降低热钱炒作国内资产价格的收益,这反而将导致热钱无利可图,而减轻热钱涌入和外汇占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