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证券市场 >

创业板:“巨婴”何时真正长大?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9日 08: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仅仅一年,内地创业板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巨婴”。一年以来内地创业板以光速发展,在规模与市值上俨然超过了有十几年经验的香港创业板。但内地创业板在某些制度与流程上,距离真正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依旧尚存一段距离。“境内的投资者还没有完全能够承受创业板的风险,因此有些手脚放不开,但从规模上我们是成功的。”某私募基金经理这样说。

  深交所信息披露显示,截至10月28日,创业板总市值为5950亿人民币,上市公司数量134家,总股本158亿股。而截至9月30日,香港创业板总市值只有1298亿港元,10月28日仅有149家公司进行了交易,日均成交量不足主板的1%。

  无论是市值还是扩张速度,内地的创业板似乎都领先于香港创业板,原因何在?

  “内地的创业板短期内在规模上超过香港创业板,主要是内地有大量的创业板资源。”上述私募这样说。

  尽管如此,内地创业板较全球最知名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依然还有一段距离。

  首先在上市公司的数量。纳斯达克容纳了2905家公司,市值543亿美元(约合3638亿元人民币),总股本20.55亿股。也许在后两项指标中,内地创业板已经超过了纳斯达克,但是市场容量却不及它的1/10。

  “内地的创业板,在创新性上还是显得不足,创业板和中小板难以体现出区别。”说到创业板的差距时,上述私募人士这样表示,“内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公司质地完全可以去上中小板。这样的市场划分没有梯度,定位有些尴尬。”

  “可以看到,内地的创业板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说超募、业绩下降。如果创业板的发行门槛降下来,与国际接轨,健全推出制度,也许这些都不会发生。”他认为,“以纳斯达克为例,监管机构只是做一些文件工作,他们并不会评判说这个公司成长性好不好,那个公司业绩有没有达到要求,符合审批程序就同意上市;再加上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做好核查工作,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的风险有承担能力,一个成熟市场就出来了。”

  与主板、中小板相比,创业板又有自己的特点:高市场率、高股价、低成长。

  据Wind数据,创业板市场率为 68.75倍,中小板为60.38倍,主板中沪市为47.5倍,深市为59.89倍,主板的数据在经过“十一”后的上涨与中小板、创业板的数据开始拉近。股价方面,创业板平均股价为36.22元/股,主板与中小板分别只有12元/股与24元/股。

  这种趋势与几个市场之间的成长性成反比。主板、中小板的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都在40%左右,而创业板平均增长率只有29%。高市盈率、高股价直接导致在仅有134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内地创业板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纳斯达克。然而又有谁将为这种背离现象而埋单呢?答案肯定不是频繁离职的高管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