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3日 0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网
尽管监管部门三申五令,商业银行的违规揽存、高息揽储等行为依然屡禁不绝。
“在当前依赖利差为主、中间业务不足的盈利模式下,各家银行对生息资产规模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银行的内部考核机制也多围绕资产规模与市场份额的竞争而设计。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商业银行违规揽存行为是不可能的。”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近日对记者指出。
11月2日,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透露,银监会在数日前召开的今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再次强调商业银行应建立存款日均考核机制,淡化乃至摒弃时点考核。他认为,这将有助于遏制银行的部分违规揽储行为。
一笔存款的“一日游”
银监会8月向全国发出严禁高息揽储的通知,9月中旬严肃查处了一批存在违规揽储问题的商业银行,八家银行(分行)被点名。银监会各地派出机构也纷纷出台存款业务自律公约,规范辖内金融机构的揽储行为。银行违规揽储行为有所收敛,但依然无法杜绝。
北京中关村一家从事电脑代理销售的小企业,2个月前向北京银行申请了500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采购电脑,9月下旬该笔资金到位。因货款支付离合同规定的要约支付期尚有十天,于是小张钻了银行“时点揽存”的空子,这笔闲置资金只在银行走了一个来回,就为他轻轻松松带来了不菲的额外收入。
9月30日,小张将这笔资金存入民生银行某支行,开设活期存款账户,只要存期超过1天,该行的信贷员当即支付小张现金2.5万。
事前小张还从其他银行打听到,有多家银行都可以在9月30号这一天提供短存的现金返还,返点率最少千分之三,最多甚至达到千分之八。
揽存大战每到年末、年中、季末尤为频繁。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有时一笔资金同一天可以在数家银行之间周转数次。这种现象以负债业务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尤甚。
揽存现象在外资银行中也存在。记者获悉,有的外资行直接给客户经理一定比例的营销费用,客户经理可灵活决定其中多少用于给“揽存”客户的现金返还。如东亚银行给其存款业务员的营销费用比率为3.4‰。
时点考核须退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受访时表示,商业银行违规揽存行为难禁的根本原因是,做大做强市场份额的发展模式仍主导着商业银行的激励奖惩制度。资产业务的扩张必须以存款为基础,而今年负债业务的市场和监管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些中小银行负债业务压力较大。“可能由于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流向了大银行,部分银行负债业务跟不上资产业务的扩张,就出现了揽储大战。”
“如果采用存款日均管理,冲时点规模就没有用了,商业银行能够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防止因资产业务的迅速扩张产生流动性风险。所以推行日均考核应该越快越好。”连平认为。
他还指出,一些高存贷比、高盈利能力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已有所显现。“商业银行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途径一般就两条,一是高息揽储,二是拆借资金。高息揽存很可能是因为某个时点流动性很紧张了。”
上述接近监管机构的消息人士称,监管机构一直要求银行建立存贷款月度日均考核制度,年初以来,银监会也加大了存贷款动态监管的频率,但有的银行执行效果并不好,时点考核仍然占据过大比重。
他表示,这次监管机构将大力督促商业银行尽快改变以时点为主的考核制度,“时点考核没有必要,以后会淡化,甚至取消。”他还指出,今后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各种考核指标与办法,包括监管评级等,都将倾向于参考日均考核而非时点数据。
日均考核落实难
上述消息人士还表示,当前强调存贷款日均考核机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治理商业银行违规揽储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加强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
实际上,存贷款日均考核并非最新要求,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都涵盖这条,但实际考核仍以时点为主。
上述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该行针对存贷款考核机制实行的是日均考核与时点考核“两条线”。日均考核决定的是考核人员最高能获得多少效益工资,而时点考核决定的是该人员实际到手的效益工资。
举例而言,如该行规定日均存款比去年增加1000万,年底可获得2万元效益工资,但实际能否拿到2万元,则要参考时点存款指标的完成情况。如果完成70%,就意味着效益工资只能拿到2万元的70%,即1.4万元。
“时点存款情况关系到员工的实际效益工资,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但对银行毫无益处,因为并不为银行产生效益。”他说。
该银行人士认为,如果监管机构要求银行淡化时点考核要求,以日均考核为主,有利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强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日均存款考核分存量和增量,一般而言,日均余额考核更为合理。而整个考核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人均利润、人均利润同比增长率、日均存款余额增长率、日均存款增量同比增长率、资产质量等多类考核指标。”他建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