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21世纪经济报道:伯南克的"敌人"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14: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QE2终于来了,但精彩还远没有结束。

  当地时间11月3日,星期三,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简称QE2)的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当天发布的货币政策决议中说,美联储将在此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

  QE2公布后,美元下跌,股市上涨,商品期货上涨。瑞士信贷固定收益全球策略总监James Sweeney对本报记者说,市场变动趋势是“教科书式的”反应。

  稍有意外之处在于,美联储希望QE2能拉低债券利率,但3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率当天不降反升。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30年国债利率不降反升,更多的是市场对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预期。

  QE2五大意外

  尽管市场认为QE2基本与预期相符,但华尔街还是在FOMC严谨的措辞中找到了多个不同之处。在周三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花旗集团经济学家Greg Anderson和Steve Englander列出了FOMC声明的“五大意外”。

  对市场有积极影响的意味之处有两个,一是之前市场最普遍的预期5000亿美元,而实际规模为6000亿美元。另外,FOMC声明中四次提到“使命”一词,其中包括使用了“法定使命”,花旗认为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以此为依据,称只要没有达到目标,法律就要求他们继续QE。

  消极的意外有三个,美联储每个月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比之前的预期稍低;买的是中期债券而不是长期债券也令市场失望;同时,明年将有更多对QE持质疑态度的美联储官员获得投票权,使得对该项目的“定期审查”变得复杂化。

  美联储表示,将根据未来获得的信息对其债券收购活动的速度和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审查,并将在必要时候对这项计划作出调整。

  QE2计划意味着,美联储将维持目前联邦基准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联邦基准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超低水平。

  这将不仅加大还将加快通胀预期风险。

  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认为,QE2对美国GDP的提振作用可以达到0.5%,但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在1.5%-2%之间,“如果经济增长无法达到3%的话,就业问题没有改善的希望”。他还预计,QE2不会产生长期通胀问题,未来一段时间,通胀都会比美联储2%的目标要低。

  堪萨斯联储主席霍利格是唯一一位投票反对QE2的官员,他认为收购更多债券风险高于收益。他还担心,QE2将在长期内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令经济产生动摇。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美国固定收益首席经济学家David Greenlaw告诉本报记者,QE2因为成本很小,其收益也很小,对经济的帮助作用会比较有限。他说,QE的成本就是有可能创造泡沫,“不管是商品还是债券市场,这都是一个合法的长期忧虑”。

  美国亿万富翁私募投资者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在今年的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年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不管美联储买多少国债,基本上没有用”。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在同一场合对记者表示,“QE2注定要失败”。

  伯南克的天敌

  在QE2启动前,美联储官员们在3个月时间里陆续表达对QE2的看法,已经开展过一轮公开大辩论。在接下来短短几天内,同一批人都将利用各种公开露面机会来解释、评论、或谴责这个“美联储过去数十年来最为重要的举动”。

  最等不及的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亲自出面为QE2辩护。

  伯南克说,当前基本通胀水平低于2%,低于理想通胀水平,而过低的通胀对经济发展不利,特别是经济困难时期。一些极端的例子还显示,过低的通胀会转变成通货紧缩,物价和工资下跌,并导致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滞胀。

  同时,低通胀也说明经济发展仍有一定量的闲置生产力,伯南克说,这意味着为了提高就业率,在避免经济过热的同时,调整货币政策仍可有所作为。

  美联储的信心在于,QE2在其他国家曾取得过成效,这次也应该会再一次发挥作用。伯南克的解释也是“教科书式的”。他说,投资者过去数月对QE2产生预期,因此股市上涨,长期利率下跌。低按揭利率可刺激民众买房;低企业债券利率可以鼓励投资;高股价可以带来消费者财富增长,提振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进一步带动收入和利润增长,形成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