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09: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合同明确约定购房者承担一定违约责任 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连续5周下滑
早报记者 周祺瑾
如果成交持续下滑,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或将扭转。刘行喆 早报资料
“9·29”调控细则对楼市的影响正在深化。
近期上海楼市调控导致成交量的持续下滑,大量的“退房纠纷”对于开发商的压力尤为明显,部分开发商对于“退房”的态度也转向强硬。
“限贷”影响仍在发酵
早报记者了解到,因为购房者对限购政策都有一定了解,所以该政策引发的矛盾焦点,多集中在“赔偿细节”。相比之下,“限贷政策”引发的纠纷则还在持续。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人士称,目前几乎每个新开项目都会遇到因贷款问题要求退房的客户。虽然调控细则对客户的申贷资质有明确规定,但每家银行认定的标准仍会有所不同,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客户因贷不到款不得不退房。
在“沪12条”颁布后的1个月,不少项目的合同撤销率走高,“新政效应”是原因之一。该开发商人士透露,新政策颁布之初,开发商对于因为贷款问题造成的退房,多愿退还定金。但是目前,不少开发商已经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要求购房者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
有购房者告诉早报记者,日前他所购的一套位于宝山的房源,当初开发商的代理公司承诺,他的情况可算作首套房,但最终他从开发商指定的银行只能申请到二套房的贷款。对此,开发商表示,如果要退房,定金不能全额退还。最后,该购房者只能通过向朋友借款,凑足首付款。
对此,业内研究人员透露,开发商目前对因贷款造成的退房的确要“强势”不少。由于目前因为限贷引发的纠纷责任难以界定,因此买卖双方多半会选择协商解决。该研究人员称,开发商在退房纠纷中的“强势”,折射出当前的市场转变对他们已形成一定压力。
成交下滑或致退房增多
业内人士分析,限购、限贷政策造成成交的下滑,是开发商感到压力的首要原因。
佑威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11月8日-11月14日)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5.9万平方米,比前一周进一步下跌9%。自10月初的成交高峰后,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已连续5周呈下滑趋势;上周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0953元/平方米,比前一周下跌5%。
对此,有开发商人士透露,限购和限贷收缩了市场购买力,如果成交持续下滑,将扭转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退房案例中,不乏一些因为购房者看低未来房价,而借由贷款原因要求退房的。如果房价和成交持续走低,不排除未来退房纠纷进一步增多。
同策研究咨询与研究部经理夏宇表示,现有贷款政策的影响还停留在中低端房源,这部分购房者对贷款依赖度大,在通胀预期下,投资客大面积撤单的可能性不大,房价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案例分析
政策变动导致
退房纠纷多发
早报记者 周祺瑾
有知情人士称,由于政策变动引发的退房纠纷,相关法规并未明确责任归属,买卖双方对于此类纠纷均显得力不从心。
早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则案例。一位朱姓男子9月底看上一套位于浦东的二手房,但因房东国庆期间出国度假,直到10月中旬才签订购房协议。之后,朱的太太要给父母购置一套位于普陀的二手房,并于10月底签订了合同,但近日在办理房屋登记时,朱姓夫妇却被告知,他们已违反“限购令”中关于“10月7日后,一个家庭只能新购一套房源”的规定,因此无法办理房屋登记手续。
朱向前述普陀房源的卖家提出退房要求,并申请退还全部购房款。但卖家在了解情况后认为,造成无法登记的原因在朱,因为即便按新政策,买家完全可以选择退还另一套所购房源。在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上海汇盛律师事务所俞杰明称,最近因房屋登记产生法律纠纷的案例较为多发。根据楼市调控细则,10月7日后,上海居民只可以新购一套住房,否则不予登记。但是,一方面,每个区域对于“新购一套房源”的认定有一定差异;另一方面,因为政策变动导致无法登记的后果,相关法律尚未明确责任归属。因此一旦出现纠纷,目前只能以调解为主。俞杰明表示,上述情况在一手房市场也有发生,但因为买家面对的是企业,而且情况往往是批量发生,因此责任认定相对简单。
汉宇地产副总经理杨坚东透露,限购细则执行后的几周时间,退房的案例的确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至于那些无法解决的,一般都通过诉讼来解决。因为二手房买卖双方观点不同,一旦出现纠纷,的确比较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