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 三者之间寻找持续平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6日 08: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专题:20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从物价冲击波看明年宏调主旋律: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创新高,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月攀升,相关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在中国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悄然而至。

  波澜既起,如何应对,引发广泛关注。从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期,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而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将成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通胀目标设在3%~4%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熊鹏说,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充裕、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性因素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从而可能推动物价在明年下半年出现反弹,全年总体物价压力大于今年。

  专家普遍认为,尽管当前物价上涨尚在可控范围,并未出现严重通胀,但从长期看,通胀压力仍将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展。

  美联社援引北京一家咨询公司常务董事威廉赫斯的话说,到目前为止,价格波动还限制在食品领域,但随着北京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大量银行贷款所带来的资金在经济中流动,通货膨胀还可能扩散到其他领域。

  “当前乃至‘十二五’期间应坚决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王军建议,明确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将3%至4%作为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目标区间和警戒线。(编注:政府为2010年设定的CPI涨幅目标是3%左右,该目标留有弹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根源在流动性过剩

  分析这一轮“物价冲击波”,既有灾害天气等临时性因素,也有农产品成本和需求上升等必然趋势;既有国际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外部影响,也有中国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给物价上涨造成的压力。

  “各种商品价格‘按下葫芦浮起瓢’似的轮番上涨,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流动性过剩。”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庄健认为,目前通胀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今后中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短期难以有效缓解。特别是11月初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后,全球流动性泛滥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国面临着更大的资本流入压力。

  货币政策防打击面过宽

  回顾历史,这一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出的。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明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编注:稳健意味着为进退留下空间。从历史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包含两种截然相反的操作方向。1998年至2007年,中国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达10年之久,但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已经表现出适度从紧的取向。)

  “当然,有所缩紧并不意味着将实施全面的紧缩政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指出,货币政策应尽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上,防止打击面过宽。

  明年经济增速会放缓

  在经济学上,“防通胀”往往代表着经济收缩期的调控方向。那么,在应对“物价冲击波”过程中,中国经济是否会减慢增长速度呢?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但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会有一些新的重大项目上马,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同时出口也将在绝对量上保持增长趋势。

  但陈昌盛也承认,通过总量政策调节经济会面临一定困难,预计明年上半年房地产业的数据可能会比较难看。

  展望未来,提高利率有可能给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造成的困难,银行贷款减少可能会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行政干预市场价格可能造成的供给相应减少,等等,也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平衡是重点也是难点”

  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宏观调控既要控制物价持续上涨逐渐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势头,又要防止货币、信贷、投资和工业下降过快引发经济衰退,还不能放松经济结构调整这件大事。在三者间寻找持续平衡,是重点,也是难点。

  中央虽已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应着眼长远,适度调控。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指出,货币政策要考虑长期通胀预期,改变负利率状况,支持实业发展,打击投机行为,形成经济良性发展循环,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将具备更大的“用武之地”。陈昌盛建议,政府应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冲击。(编注:路透社3日援引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中国正在考虑于未来五年向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最多投资达1.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左右。该消息若属实,既彰显中国调结构的决心,又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的用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