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23: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今日观察
治理拥堵,北京新举措,征求民意,多管齐下,堵车困局如何破解?《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史小诺):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在大城市生活说起堵车我们大家都会有着切身的感受,目前北京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了470万辆,这样的数字让堵车也是成为很多北京人的家常便饭,从昨天起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开始征求民意,试图在“在堵”与“疏”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制度政策能否破解堵车的困局?大城市交通拥堵应该如何对症下药?
今天我们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张鸿,同时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来参与我们的讨论。
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北京公布的这一份治堵方案。
13号,被有些网民称为“史上最严治堵新政的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公开征求市民意见,这是北京官方首次公开表态,将限制小汽车过快增长,重点路段、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和加强外地车管理。《合措施包括,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共同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等。
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70万辆,并以平均每天2000辆的速度在增加,而七成以上的小客车集中在五环路以内,核心区小客车出行比例达34.8%,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堪称世界城市之最。
李晓松(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在这一次我们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也想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但我们有个基本思想,就是在这个总量增长的过程当中的整个制度设计一定是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是无偿的。
新华社文章说,“限车限行”只是对以往以车为本的一个矫正。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受访者对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满意率达36.8%,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30.3%下降到今年的17.9%,5公里内的出行中,小汽车比例超过40%。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中心副主任马林说,近10年来,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5%,而这一投资比例只有长期维持在50%以上,才能够确保城市公交系统的顺畅运转。
《中国青年报》援引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的观点,应该像纽约、东京一样,形成中心区的蛛网状轨道交通系统,而要形成这样的轨道交通系统,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主持人:像北京的道路这么堵,我觉得我已经是很习惯了,不堵反倒好像不习惯了,北京市这次治堵我们看到有很多新的措施,比如说扩建道路,增加地铁,增加公交的出行便利程度,这些大家可能觉得是从疏通的角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比如说,如果是说像回复到奥运会期间,单双号限行,等等措施,两位认为这些措施有用吗?它是解决的根本的好的办法吗?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我觉得需要对奥运期间,包括最近这两年来实行的这个限行做一个综合的评估,我们才知道这个药方到底是不是有用?但是这两年限行,我们显然已经看到了,就是它没有明显的遏制路上的堵,反而使车增加了,而且最可怕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已经不得不继续限行下去了,因为如果你不限行的话就又多出五分之一的车来。
主持人:这个城市都快爆炸了。
张鸿:所以当我们给它新开“药方”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原来那个“药方”到底是有用没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对路上为什么这么堵?我们得有一个体检,我们大概知道,造成堵的原因有哪几个,刚才你说了,疏导,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公共交通如果你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展的话,那可能就会造成堵。所以你看这一次里面,他其实提到了就是立体的交通,然后这个大容量的快线,就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大容量的快线,还有校车和班车可以和公共交通一样享受这种快速的服务,但是前提是,公共交通首先要优先,对吧,你这个要完成不了的话,你校车和公车,班车可能也很难,他其实是想什么呢?就想形成一个快速的公交网,原来我们是摊大饼似的一个环状的,现在就在这里面能给它网状,而且要立体,就是地下隧道我们看到也在规划里面,就是要立体的,然后呈一个网络状的,这其实现在很多国际上大都市他在治理拥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立体式网状。
向松祚(财经频道评论员):立体式网状。
张鸿:对。
向松祚:其实北京这个堵吧,因为我想就是说,现在不仅是中国有名,全世界都有名,我上次在德国开会那个奥迪的老总他告诉我,他说他以前在北京住过四年,他说他每过一年他要到北京比如二环以内赴一个约会的话,他打的时间的富余量必须要不断地增加,现在至少要增加到一个小时才能确保你能够准时参加一个会议,所以这个堵,你看北京这个堵是什么呢,打的是难,用四个字来形容北京,打的,高峰时候你很“难”打到的,公交呢是“挤”,地铁呢是“少”,开车呢是“堵”,所以好像每一个交通的环节你都觉得很不舒服。
主持人:对。
向松祚:所以这一次北京为什么出台这个方案,一出台马上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议论,就说确实大家希望,其实我本人我特别希望北京这个交通能够缓解,确实有时候你真是非常郁闷,那么你这个两个字是什么?一个是“堵”和“疏”,但是我注意到这一次,我不知道张鸿你注意到没有,北京这一次的这个《意见》其实他主要的还是重在疏,就是什么叫疏呢?你看他提出这些指标,这些指标到底能不能实现,这当然有待于未来来看,你比如他讲的公交以后出行比例要达到50%。
张鸿:对。
向松祚:然后至少要增加400公里这个微循环道路,什么叫微循环道路呢?就是主道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以外的这个小路,小的这个路,然后修两条新的地铁,要新增150公里的专用道,城市要增加5万个公共停车位,20万个基本的停车位,另外还要修200多个,好像是1000多个自行车的停车点。
张鸿:你说“疏”的时候,它这些数据非常精确。
向松祚:对。
张鸿:但是其实说“堵”,“堵”但是又稍微有些模糊,所以我们也需要有一些进一步细化的方案,比如说他说这个“必要时候高峰时段实行单双号”,这是很多这个私家车主觉得有点压力大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择机收拥堵费”,“机”是什么?
主持人:什么时候?
张鸿:对对,什么时机你才收这个费。
向松祚:所以这个里面实际上治本的是“疏”,你比如如果他讲的这些指标他都能够实现的话,首先起码我作为我不开车的人我出行我就很方便,我可以坐公交,我可以坐地铁,是吧,我很方便以后,然后我可以骑自行车。现在问题是这三个主要的城市的交通工具很不方便,地铁很挤,挤的要命,然后这个公共汽车老不来,然后也不准时。
张鸿:公共汽车也挤。
主持人:也挤,对。
向松祚:也非常挤。
张鸿:主要是不准时,主要是不准时。
向松祚:很多人就是没有办法就迫使自己去买车,买车所以车越来越多,但是堵呢,虽然是治标,但是也是必须要,因为你还是需要控制一个总量,就是说汽车,我们现在北京的整个的……
张鸿:它有一个总量控制。
向松祚:总量控制。
张鸿:有一个每年增速的总量控制,但是用什么办法还没明说。
向松祚:对。
张鸿:所以在之前,方案出来之前,大家盛传的是说车牌要收费。
主持人:对。
张鸿:可能要像上海一样收车牌费。
主持人:现在最后还没有……
张鸿:还不知道什么手段,但是他要总量控制,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说,你控制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