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证券市场风格转换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09: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一财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就风格转换角度看,不仅现在要关注这个市场特征,今年乃至去年的行情演绎也说明了这个特征,在来年的行情中更将体现这个行情基本驱动力。”华泰柏瑞基金公司指数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张娅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出她对未来行情的乐观。

  不过张娅这份乐观并不是对指数空间所发出的感慨,而是对去年末以来形成的市场风格“漂移”的整体判断,即“在多重因素制约下,行情演绎更加突出结构性的特征。”

  “时间窗口”延长

  熟悉A股市场运行特点的投资者都明白,想要在复杂而吊诡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不仅需要一份勇气,更需要把握行情中的结构性的特点。即便是在那些指数能翻上几倍的年份中,如果把握不了个股和板块的机会,宝贵的盈利点也会擦肩而过。

  去年来行情更加表明,在指数运行空间有限的大背景下,基金业绩之间的结构性差异非常明显。根据Wind统计,截至上周五(12月17日)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基金为银华锐进,该基金取得了45%的正收益;表现最差的基金是嘉实基本面50指数,该基金今年来亏损了23.83%。两者收益之间差异达到了68.83%。

  先哲云“人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在相同的市场背景下,上述悬殊的差异无疑表明,投资者如果在今年乃至未来行情中不对市场风格加以辨别,那么其收益的巨大差异是“一目了然”。

  事实上,在众多机构投资者眼中,出现上述的市场运行特点,不仅与当下的经济政策面有着巨大关系,与机构市所凸显的机构博弈有关。

  “近年来市场风格的‘时间窗口’正在延长。”张娅认为,从海内外的经验看,市场风格转变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即估值因素和业绩因素,两者将成为个股和板块的驱动力。在去年以来的行情中,中小市值方向的资产明显受到市场的关注,且行情演绎时间格外加长,这与中国经济正发生着深刻转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相比之下,重化工为代表的周期类资产则因海内外因素的牵制下,往往出现“昙花一现”式的行情,使得那些并没有充分准备的投资者往往被动“游走”于中小市值和大市值两端,

  并不能完全分享个股、板块行情所带来的机遇,其结果也往往令人扼腕叹息。反倒是那些立足经济大背景所作出的持股不动的选择,为增厚基金收益立下汗马功劳。

  同时,机构博弈的因素也不可不察。作为著名阳光私募机构人士,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则认为,在目前公募基金为主导的机构市下,当市场遭遇“寒流”下,众多基金经理率先考虑的往往是那些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而后者往往因其具备较大权重而对指数产生了牵制作用。与其对应的是则被基金“抱团取暖”的中小市值品种,这些资产往往为基金业绩排名提供了“筹码”。但随着行情演绎和时间的拉长,那些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资产还是会得到市场的认同。

  把握增长的逻辑

  显而易见的是,在各类机构重兵囤积新兴产业等中小市值类资产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逻辑。而且,“十二五规划”对机构的排兵布阵提供了逻辑。

  在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梁宇峰看来,在上一轮牛市中的行情演绎主要脉络是以金融、地产、钢铁等强周期类资产为主要热点,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主线。但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后,目前以及未来的牛市行情主脉络将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变化将带来重大机会”。

  张娅则认为,如果从3-5年的长期配置角度看,那些传统产业的升级将带来重要的明显的机会,也更加有其经济层面的现实意义。

  不过,即便在主线索明确的市场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风格的转换的理解仍然建立在价值判断上。梁宇峰强调,由于经济转型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市场风格会出现摇摆,周期类资产在短期还是会有机会。“这时候就要考虑各类投资者的定力。”

  张娅表示,尽管不少周期类资产并不被市场看好,但这些资产的内生增长也非常诱人,所以,“未来把握介入时机显得非常重要”。当然,她也坦率承认,在流动性偏紧的前提下,把握周期类资产的短暂上涨,这还需要有过人的能力。

  “无论对于哪类资产的上涨,机构投资人需要把握的是这些市场现象背后的大逻辑。”北京地区某位有望成为年度冠军的“明星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市场忽然出现动荡下,下跌最凶、给投资人伤害最大的往往是那些上涨背后并无逻辑的资产方向。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反复强调的那样,“只有当大潮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