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中国股市政策市渐淡 未来十年必将逐步上升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1日 11: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国以前是科技救国,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我觉得管理更加重要,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下决心学管理。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资本市场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创新型企业发展,企业得到较低成本融资,能够很快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给老百姓带来了财富分享的机会。

  记者:就我们了解,您以前从事的工作与证券行业非常远,您为什么会这么关注证券市场?

  成思危:我是学化工的,但是在1980年,我有个机会到美国去学习,我下决心改行学管理。当时有朋友问我,已经是主管一个专业的工程师了,为什么要转行?我说,中国以前是科技救国,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我觉得管理更加重要,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下决心学管理。于是,到美国以后,开始做访问学者,拿MBA的学位。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资本市场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创新型企业发展,企业得到较低成本融资,能够很快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给老百姓带来了财富分享的机会。但1984年我回国的时候,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为主的时期,这个时候发展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但是在1990年,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发展了,我也很高兴。我回国后还在化工部,但我也参加了一些中国改革方面的活动,比如,当时我在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做了一些软科学方面的工作;另外,当时我还在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评审组从事一些工作。

  当时从美国回来从事管理的人员很少,我可能是最早的MBA之一。回来后,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比方说,中南海业余大学专门请我给他们讲管理;另外,软科学研究会和自然科学基金会也都让我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化工部化工学院也请我兼任管理系的副主任。因此,当时虽然我人在化工部工作,但在管理界各方面已经有较早的关注,也希望参与这方面的研究。

  记者:1990年在您的心目中,中国是不是到了可以开办证券市场的时候?

  成思危:当时我也怀疑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因为从当时整个情况来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发育不够,我也有过担心,觉得条件可能不成熟。但后两点改变了我的想法:第一,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大胆试、不争论,这些东西都试一试,不行关掉就是了。当时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是中国要搞改革开放,要大胆学习国外几百年来积累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和好的管理方式,好的组织方式,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加以运用。在学习过程里,必然也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对邓小平的这个提法,我是非常赞成的。第二,我也确实看到,当时很重要的一个动机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背景是当时很多国企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机制问题,二是原来的资产差不多折旧折完了。所以国企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一个融资的渠道,而靠国家财政支持是不够的。所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国有企业解困、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因此,尽管我怀疑条件不够成熟,但从这两点出发,我还是赞成建立资本市场的。

  记者:从当时的股市来看,是否与您从美国看到的证券市场有很大不同?

  成思危:那当然。一个刚起步的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成熟股市比较起来差别太大了。当时我们是配额制,各个部委在这个方面极力争取推进自己系统内的企业上市,这种行政做法与美国股市很不一样。另外,人们对股市认识也有个过程,最开始,深圳的股票没人买,后来发现很赚钱后,大家抢着买。所以,总体来说,开始时期是很不成熟和不规范的,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呼声说要把市场关掉?

  成思危:当时,我倒是没有听到这方面的呼声。因为我是积极主张改革的、赞成的,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投机等等。由于我在美国学习过,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我本人坚决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由于我本人在化工部工作,所以,早期资本市场建立时也没有参与这方面具体工作。我真正参与这方面工作,是在我到了民建中央以后。

  “一号提案”与创业

  “一号提案”不是要马上开设创业板,当时提出的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解套风险投资;第二步,修改《合伙企业法》,建立投资基金,更广泛地吸收资金;第三步,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在去了民建进中央以后,提出了很多的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为什么您如此关注资本市场?

  成思危:因为民建中央是联系经济界的一个载体。民建中央主要组成中70%是经济界人士包括金融界人士,比如当时著名的萧灼基教授就是民建中央的常委。有一批对金融比较熟悉的人到了民建中央以后,我们也可以集中精力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到民建中央以后,可以不断地提出一些参政议政的建议。1997年我们组织一次风险投资的国际研讨会,会后形成了议案,即《关于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提案》,在1998年第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上,这个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推动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开设创业板等一系列构思。同时,我们有一批金融界研究中国股市发展深层次问题方面的人员,包括萧灼基教授等,我也组织他们来分析研究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记者:1998年“一号提案”提出了设立创业板,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成思危:因为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退出机制,退出机制有两个:一个是并购,一个是上市。所以没有股市,风险投资的退出是不完整的,当然我们提出的提案不是要马上开设,当时提出的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解套风险投资;第二步,修改《合伙企业法》,建立投资基金,更广泛地吸收资金;第三步,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当时,我们估计少则5年、多则10年时间,实际上花了11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件事情。这期间,没有想到会有网络股的破灭和最近的金融危机。不过,当时我们分析的整个战略设想就是分“三步走”,并不是一定要马上就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