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7日 08: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钱江晚报
“这间是我家的房子,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没想到我活到91岁,还能住上新房”……昨天上午,苍南县矾山镇甘歧村贡头山自然村内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村民们相约来看自家新房。
青色的瓷砖、黄色的门框、蓝色的琉璃……一排排新楼呈现在村民面前,这些新房是村民曾程义出资350万元新建的,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新房就要全部完工了,40户村民将全部免费住进新房。
“我是在这里出生的,不能忘本。”提起为什么要造新房送给村民住,曾程义简单地解释道。
山区太穷,不少人不得不离开家
贡头山自然村四周群山环抱,是苍南县矾山镇比较偏僻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总共有40户人家200多名村民。
“村民祖辈都很勤劳,可这里的土地太贫脊了,种啥不能得啥,再加上交通不便,所以经济落后,成为贫困山村。”甘歧村驻村干部曾呈衔说,现在村里人都走了,只留下几十位老人留在村中。
“离开了家,没了地,我们只能靠打点小工维持生活。”对于46岁的老曾来说,已经没法靠体力赚钱,年纪大了,回家种地是他最大的梦想,可是家里的房子已经很破旧,根本无法住人。而且前两年自然村没有通路,种出的庄稼卖不出去,他也只能躺在床上想想。
和老曾一样,多数村民的房子基本上是清朝年间造的,年久失修,而且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破漏不堪,有的已成危房。为了生活,大家只能出门打工。
“回家”,成了村民们一个实现不了的梦想。
能赚点钱了,就想为家乡做点事
曾程义今年47岁了,1983年就离家出门当矿工。
“我和很多温州人一样,喝过矿井里的水,睡过马路,吃过窝窝头,今天能赚点钱了,也是一步步苦过来的。”十几年前,曾程义随老乡施工队到新疆哈密打工。刚到哈密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温州人人人想当老板敢拼才能赢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个汉子。
在哈密艰辛工作两年后,1998年曾程义在同乡的帮助下,承包了井巷掘进工程。当时曾程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渴望从此能在工程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同年,由于现场管理队长的疏忽,工程出了伤亡事故,曾程义刚刚起步的事业遭到打击。
“我没有回头路,家里有5兄妹,家里还指望我呢。”在家排行老三的曾程义又到朋友承包的工地打工。有心的他下决心要学出点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