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3次加息加重了还贷压力 影响了购房心理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3日 14: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楼市话题频繁出现在亿万中国老百姓的年夜饭、聚友餐上。重庆、上海相继拿出了房产税实施方案,在两地市长评述政策的同时,老百姓也在用计算器滴滴答答地盘算。之后,就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又宣布加息。短短三个月内,央行连续三次加息,频率之高,直追2007年!楼市将如何演进?兔年楼市开年,给了中国置业者一个大大的问号,也纠结着每一个置业者。

  □记者 曾邦华

  【节后加息】

  不只是为了抑制通胀

  兔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我国本轮重启加息以来第三次出手。

  业内认为,此次对称上调存贷款利率,意在平抑1月份较快的信贷增势和通货膨胀,引导信贷资金用在实体经济最关键的领域。

  1月,国家物价因为气候和春节等因素影响创新高,假如再不控制物价上涨将会对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造成不利因素。国家权威部门预计,兔年的二三月份CPI将重回5%以上,甚至可能突破6%,在这个节骨眼上加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恶化。业内人士还认为,在这个时点上加息有利于遏制房产泡沫,促使房价理性回归,对于深化楼市调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房地产实战专家、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认为:央行再次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虽然主要是应对通胀的预期,但是和年前国八条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是房地产调控的组合拳。

  上官同君认为:新国八条年前出台,银行提高基准利率,此次调控彰显了政府调控楼市的智慧,抓住了当前恐慌性楼市这一真正根源,楼市调控政策的心理暗示作用比较明显。系列政策频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楼市回归理性。

  【三次加息】

  影响的主要是买房者的心理

  本次加息震动着楼市,核心就是将增加购房成本,对楼市购买力起到抑制作用。本次加息购房贷款利率要回到2006年的水平,目前多数银行对于首套房优惠利率取消,按贷款100万元20年期计算,首套房月还款比上次加息时多出669元。

  郑州市永威置业常务副总经理马水旺认为,在春节假期结束前一天,央行慌忙宣布加息,在新国八条之后又采取这样的措施,这是对楼市采取的叠加调控措施。

  加息进一步提高了购房门槛。加息对于首套或者第2套改善型住房的客户将会带来恐惧心理,由原来的决心购买变为慎重考虑。加息对于投资者将会由原来的盲从投资变为理性购买。加息对那些硬性需求的购房者将会产生观望等待心理。所以说年后省城楼市新增需求量将会减少。

  多次加息是否会对部分首次置业者和改善型需求产生“误伤”作用呢?上官同君认为,“首次置业选择的商品房多为90平方米左右,改善型需求多为130平方米的3房,多次加息实际上影响的是买房者的心理。误伤首次置业者和改善型需求的说法是矫情。”

  “加息后月供增加的买房成本并不是太高。国家实际上是在引导一个置业新理念,引导老百姓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符合自己的置业计划,即低保家庭向政府申请廉租房,低收入家庭向政府申购经济适用房,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购买商品房,中国正在建立以保障型住房和商品房为主要结构的住房供应制度”。上官同君说。

  【加息过后】

  楼市走向充满悬疑

  马水旺表示,本次加息如过年的鞭炮震荡楼市,更加重了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心理影响。前两次加息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心理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次加息落地让调控影响面进一步扩大,人们盼望的不是加息,百姓期盼的是房子能够降价,降低房价应该是楼市调控的核心问题。但是现在房价一直处于高位,远远地超过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每次加息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是增加了消费者的购房成本和已购房屋房奴的还贷压力,大家认为通过增加购房成本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手段实在是不妥。加息对于那些富人自住性购房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对急于购买结婚用房的80后、90后的人和那些硬性需求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问题是此次加息落地,为抑制通货膨胀,接下来还会有第四次,甚至第五次加息,要是这样,开发商和购房者对房价何去何从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影响,楼市将会再度陷入持币观望局面。

  上官同君认为,此次加息将主要影响商品房购买群体的心理,加上新国八条春节后各级政府要转发督导执行,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充满悬疑。首先体现的是销量下降不可阻挡,价格是否下降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特别是三线城市、地级市场、县级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尤为突出。

  事实上,加息的影响,在楼市已经有所体现。加息过后,一些楼盘来访量和成交量已经较节前明显减少。一些楼盘营销负责人对未来楼市走向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