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3日 10: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交易时间
券商普遍认为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
昨天大盘大幅震荡整理,受隔夜欧美主要股市下跌的影响。但是在盘中银行、石油等权重股表现突出,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但前期表现不错的券商、水泥水利和机械等板块跌幅居前,严重挫伤市场信心。成交量略有萎缩,但仍维持活跃水平。针对后市的判断,招商证券认为,从技术上看,5日、10日均线失而复得,上证2950点压力较大。目前股指温和调整以消化前期获利筹码,盘面观察上升趋势仍保持良好,预计这个短线调整将持续一到二个交易日,建议逢低关注低估值的优质品种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优势个股机会。
但也有券商认为,尽管昨天日K线勉强收红,但短期内仍然不容盲目乐观。比如,银行出面护盘,表明市场恐慌杀跌和获利抛售压力较大,而由于受政策调控压制,银行板块持续上涨潜力不大,另外,前期领涨的水利建设和铁路基建等板块持续回落,而水泥和有色金属等人气板块居跌幅榜前列;所以盘面除了银行之外并无明显热点领涨板块;从技术上看,沪综指连续“六连阳”未能收复上周二大跌的大阴线,说明盘面做多动力并不强大,所以,近日指数调整的概率要大一些。当然,这也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各有各的理。关键还是看投资者手中的持有股票的质地,来决定去留。
爱建证券认为,由于股指已逼近前期反弹高位,从技术上看,大盘将面临一定压力的考验,而连阳之后获利盘增多也加重了场内的抛压。在多空分歧加大的情况下,预计后市大盘上行步伐不会太快,总体仍将维持震荡格局。
把握两会行情的民生概念
市场中热点板块近期切换的比较多。但是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政策的脉博。比如,这轮行情启动的领头羊高铁、水利板块,之后是农业板块,受益于保障房大面积开工建设的建材水泥等,新三板的开发区概念、再到昨天浙江海洋开发区概念等等,都是有迹可循的。其间掺杂着新材料的石墨、辉钼等题材,应该说是主题投资还是比较热络的。
那么,未来投资者还是应该把握两会题材,重点关注区域振兴规划、新兴产业的鼓励政策,以及提高民生的措施。比如,国务院讨论上调个税起征点,专家推断有望提升至3000元,这将直接提升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昨天商业板块盘中就有所体现。新上市的三江购物大幅上涨了近85%,而其他如京投银泰也表现比较出色。其他如宁波联合、昆百大A、合肥百货等商业股也有不错的涨幅。
此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铁与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大消费所涵盖的医药、农业、食品饮料、家电、旅游、文化传媒行业,都值得投资者积极关注。以上行业均属未来政策发力的领域,不仅不存在宏观调控风险,而且若出现部分市场人士所担忧的“超调”,这些行业更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依赖。若市场出现震荡,投资者可逢低把握介入时机。至于昨天领涨的银行股,很多分析师认为,它们目前还处于估值修复过程,还很难说有系统性机会。而前期的热点板块如高铁、水利可能还会再继续调整一段时间。所以还是应该紧跟市场热点。
南方基金:注意年报低于预期的风险
周三早盘低开后冲高回落,午后稳步走高,最终收阳,银行、地产发力上行,带动大盘稳步上行。中线来看,大盘连续六天收阳,成交量配合良好,热点题材股轮翻表现,但大盘在选择突破方向时,宜谨慎看多。市场即将进入年报公布的高峰期,关注年报业绩可能超预期的个股,同时提醒注意年报低于预期的风险。从已经公布的年报快报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低于预期的概率较大。对于中小板股票而言,近期在年报公布时出现了大面积的高比例送转的现象,但是我们认为,投资者对于追逐这些高送转股票时,尤其是那些估值很贵、去年炒作幅度较大的股票时,仍需保持相对的谨慎态度,必须谨防去年参与该类股票大幅炒作的资金借高送转之机逢高出货的风险。综合来看,短期大盘波动在所难免,但市场机会将比较丰富,投资者应把握好板块轮动过程中的操作节奏,逢低介入有题材支撑的强势品种。
广发证券:受政策利好的题材股仍将轮番表现
随着部分产业政策逐步公布,相关受到政策扶植的行业可能会再次引发市场的关注,受政策利好的题材股仍将轮番表现,从主题投资的角度,可以关注通信,水利,保障房,新能源等相关主题。一是民生问题:个税调整将刺激商业百货、医药、食品饮料及家电板块走强;通胀预期管理,将促进农业及农药化肥、水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十二五”规划将刺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新能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制造。
华林证券:银行与地产仍未有达到最佳买入时刻
从消息面看,个税起征点上调有利于进一步缓解中低收入的税收负担,进而刺激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因此,对消费品行业而言属于利好。但对周期性股票而言,银行与地产仍未有达到最佳买入时刻,现在的反弹应该属于估值修复。金融和地产业在高潮期通过不断的放大杠杆来获得高收益,但一旦信贷收紧,去杠杆的过程就不可避免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