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拖字诀成房价调控灵药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7日 17: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国八条”要求各地一季度公布房价调控目标,距3月末已不到一周,仍只有零星响应,除太原等九个三四线城市外,身处房价漩涡中心的北京、上海等地,还在深深地“沉思之中”。

  沉思什么呢?房价控制目标过于宽泛,有应付差事之嫌;房价限制从严,则本来在限购令重压下的房产和土地市场天花板上的分量会更重。自一、二月份以来,土地拍卖市场急转直下,已习惯在住宅市场如行云流水般逐利的地方政商,几乎要“戴着脚链跳舞”了,为了延续土地银库的想像力,冠盖着产业地产、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名义的报告书正一叠一叠摆在土地审批者的案头。但无论如何,在住宅地产之外的不动产开发,均不是卖了就可以赚钱的生意,需要长期持有、凭后期服务取利,与住宅开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攫金模式有天壤之别。

  所有地方管理者,都在谨慎对待土地银库的活力问题。既要调控房价,但又不想把土地拍卖的“第二财政”之路彻底封堵。就2011年而言,对于土地财政的饥渴可谓空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怎么完成今年的保障房任务?钱从哪里来?这些直白的疑问,成为代表们互相求解的热门问题。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难解的账本:1000万套保障房,不仅要免费或廉价占用土地,而且盖保障房需要不菲的资金供应,在土地拍卖趋冷的状况下,这个资金从何而来呢?

  拖,拖它一程再说!“拖字诀”已经成为当下政经画景中一个奇特的景象。一个摆在桌面的问题,拖到一定时间时,一定会为另一场不知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所覆盖——没有人负责,因为没有真正的奖罚机制;没有人追究,因为追究没有意义。“拖字诀”演绎于住房保障领域并非第一次。2006年建设部重提保障房建造,并连年下发“军令状”,但2007年、2008年、2009年,要么有令无状,要么有状无令,保障房建造皆无疾而终。2010年,从年初拖到10月份,眼见保障房不能不干,各地居然吹响冲锋号,至年底宣告580万套全部开工。这580万套开工,到底有多少将建成?何时可资分配?有无详细竣工数据?在2011年建造1000万套保障房的号令之下,对于去年的疑问,被轰轰烈烈地一带而过了。

  中央政府要求各地一季度公布房价调控目标,迟迟不见真章,可见央地之间在土地问题上的微妙关系。有两种情形,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各地住宅保障搞得好,能真正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需求,对于房价他们还会那么敏感吗?房价涨跌,只与市场相关,那房价还限制什么呢?另一种情形则是,对各地是否能真正搞好保障房,不好盘算,那么在这个过渡时期,对于房价要节段性地压制,以弥补保障房缺口。也就是说,房价控制,本身就含有对保障房落地厚薄的保留态度。

  大家都明白,近十年来,各地方经济体对于土地有着太多太重的依赖。包括4万亿投资中的项目在内,大量在建和已建成的基础建设项目能拔地而起,有几个不是从土地银库中汲取能量呢?土地成为经济政治运行中难以彻底摆脱的庞然大物。银根的控制可以自上而下,但地根的控制却是越往基层去,土地杠杆的变形程度就越发剧烈,层出不穷的对抗拆迁、接踵而来的群体事件,有几宗不与占用土地相干?千万套保障房工程,增大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是在还原土地应当承担的一份民生保障义务,但问题在于,如果各地只是消极应承,虚夸数字,那商品房价格打压或者放行势将左右为难,而这一切缘于对土地财富的无度攫取。